7月10日晚9时,在无锡地铁1号线胜利门站地下隧道,随着左线最后一节轨排缓缓着床合拢,无锡地铁1号线迎来了全线“轨通”。这也是继去年12月底地铁1号线顺利实现“洞通”后,无锡地铁建设历程中的又一里程碑式节点,宣告无锡地铁1号线度过了施工风险最大、受外部环境因素制约最多的土建阶段,为全面进行机电安装、全线电通、系统联调,为2014年年中的通车试运行奠定了基础保障。
克服多项难关,提前“轨通”
无锡地铁1号线轨道工程综合了地下、地面及高架线三种敷设方式,正线、辅助线及场段线路铺轨线路总长逾80公里。施工风险多,施工任务重,施工工期紧张是地铁1号线铺轨过程中遇到的三大难题。由于交叉作业频繁、高温梅雨天气持续久等状况,地铁建设面临着多样的施工风险。
对此,项目部及时做好应急措施,保障了地铁建设的施工安全。铺轨施工任务重,以无锡地铁1号线轨道02标扬名站为例,一个轨排井同时供应4个作业面所需材料,运输压力极重,参建单位不断优化方案,最终解决了问题。
1号线整体工期临近,为确保铺轨进度,项目部采用了轨排铺架法的工艺进行铺轨,在一些特殊路段,更是采用了人工铺设与机械铺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铺轨;此外,在1号线24个站点中,由北向南分别设置了西漳车辆段、刘潭站—庄前站区间、扬名站、雪浪停车场4个铺轨基地,从南北两头同时推进铺轨施工,使轨道在胜利门站顺利“会师”。在各部门的努力下,历时408天,铺设6500余根钢轨,无锡1号线提前实现了“轨通”。
引进减震新工艺,让地铁“静”下来
为了将列车噪声对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无锡地铁1号线建设过程中引进了多项减震降噪措施,在设计初期更制定了分级减震原则。在高架站、换乘站等地方,列车通过时传到隧道壁的震级将比普通铁轨减少噪音8分贝以上;在经济行政区、商贸区减少12分贝以上;在居民区、学区将减少17分贝以上。
在一些特殊地段,铺设轨道前还会采用钢弹簧浮置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安上钢弹簧,通过弹簧的作用将整个铁轨向上顶3厘米左右,让铁轨“悬浮”在半空中,大大减少车辆经过时产生的噪音。
离正式运营更近了,下半年全线联调
地铁具备运营条件需要“四通”,即“洞通”“轨通”“电通”“车通”。目前,无锡地铁1号线已完成“洞通”,“轨通”,各种机电设备的安装及站点的装修也正在有序地开展。
在无锡地铁西漳车辆段,首列车正在进行线上联调,地铁1号线的车辆进入批量交付阶段,预计下半年1号线即可进行全线联调,这也使得无锡“地铁时代”更近一步。
昨天从无锡市轨道办获悉,截至目前,无锡地铁1、2号线建设进展良好,地铁 1 号线正线土建完工,高架幕墙基本完成,轨道施工基本结束,风水电安装完成75%,供电系统完成总工程量的92%,装修工程完成35%;车辆生产完成13%,首列车调试完成。地铁2号线正线土建完成,地下车站附属结构累计完成53%,盾构区间基本贯通。轨道施工完成40%,供电安装完成15%,风水电安装完成20%,青龙山停车场、査桥车辆段建设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