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spath/images/2011914102447626.JPG" border=0>
区伯向建委窗口的首席代表赠送乒乓球。
信息时报讯 (记者 李慧燕 通讯员 叶子川) 昨日上午,广州市民区伯到广州市政务中心,反映海珠广场围蔽施工工地面积过大和时间过长的情况。地铁公司有关负责人回应,正见缝插针开展施工,有条件就逐步退地,绝大部分场地将在明年底六号线开通前完工退场。
优化文案要做到不断海珠桥
据了解,早期的六号线海珠广场站施工方案远比现在的影响要大得多。地铁公司表示,按照广州市的城市规划,六号线海珠广场站与二号线换乘,按功能优先设计原则,须将海珠桥断开,对海珠广场附近的场地和道路全封闭进行施工。但是,地铁公司为方便市民,与有关市政和交警部门经过多次优化调整设计方案,“做到了不断海珠桥、不封路、不拆纪念碑、少移古树。”
能否少占地和分开设置场地
能不能少占地?针对记者的疑问,地铁公司表示:“正是为了少占地、少拆迁、少扰民,海珠广场围蔽工地共承担了六号线5个工点的施工任务。”据了解,由于周边车站施工场地非常狭小,在海珠广场里共集中了5个工点,分别为:海珠广场站、一德路站、海珠供冷站、黄沙站—海珠广场站盾构区间、海珠广场站—东湖站盾构区间,其中两个盾构区间都以海珠广场站始发,分别向西、东掘进。
能不能分开设置场地?地铁公司强调,不是没有考虑过这种可能,但是,若不将上述施工场地放在海珠广场,黄沙站—海珠广场站盾构区间、海珠广场站—东湖站盾构区间就要拆迁更多的房屋、占用沿线更大量的施工场地。“这是依法依规,满足城市管理的前提条件下,甚至是克服了各种风险的最优施工方案。”
为了求和谐拆迁至今未完成
“拆迁问题,是六号线最大的考验,它是海珠广场围蔽时间长的重要因素。”地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珠广场工地承担的其中一个工点一德路站,需要拆除一德路、海珠南路等239户房屋,动迁工作2006年就已经展开,在越秀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至今已经完成237户房屋的拆迁,但至今仍有2户未能就拆迁补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已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
地铁公司介绍,由于一德路站房屋拆迁严重滞后,站厅土建结构和机电施工工期严重受到制约,一德路站站厅及通道出入口将无法建成,即使六号线首期工程如期开通也是"飞站"运行,一德路附近十万市民将无法同时使用地铁一德路站。
海珠广场围蔽施工将逐步退地
为了集约土地使用,海珠广场地铁施工期间,除了基坑开挖、盾构始发等场地,还兼具材料堆放加工、工程指挥管理、抢险物资储备等功能。参加围护结构施工、基坑开挖、盾构施工等工人多达400多人,负责上述工程的项目管理的管理人员多达100多人,共500多人,按24小时三班倒排班,全部挤在这狭小的场地。
地铁公司表示,海珠广场地铁施工严格受控于城市管理,完全依法依规进行。海黄盾构区间占用的西广场,为了方便市民,已于2010年8月复绿,还地予民,将海黄盾构区间机电安装、轨道铺设、材料运输等相关任务移给了东广场。地铁公司称,将克服困难推进地铁建设,尽早协调交通疏解及管线迁改等前期工作,紧凑安排各工序时间,以便尽早完成剩余施工任务,有条件就会逐步退地,恳请市民理解和支持。
信息时报讯 (记者 钟俊峰) 昨日上午10点,广州市建委在珠江新城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的窗口迎来了一个奇特的市民,不少街坊眼尖认出了那就是以监督“公车私用”而著名的区伯,只不过此次他的请愿内容是关于海珠广场为何围蔽五年之久,对街坊出行和生活造成太多的困扰,“广场围蔽五年,一边是老百姓生活受扰,一边是施工人员居然在里面打乒乓球。”
区伯在致广州市建委主任的请愿信上提出,希望建委要对海珠广场的围蔽出台一个时间表,他现场赠送给了建委窗口的首席代表张先生20只乒乓球,表示如果继续选择不监管,就建议拿着这些球去海珠广场找施工单位打个联谊赛吧,不过张先生最后并没有收下乒乓球,而是把区伯的请愿内容进行了受理,并表示20个工作日内一定给出答复。
在把区伯的申请输入系统后,张先生告诉区伯只要在建委的网站上输入身份证号码就可以查看答复结果时,区伯称自己不懂上网,希望建委可以直接把答复作为一个政务公开的信息向广大市民广而告之就可以了,“并不是只告诉我一个人,我只是作为广大市民的一员来咨询的,关键是要公告给大家,海珠广场什么时候还路予民,这才是我今天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