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开通一周年,专家学者聚首畅谈—
建议利用地下空间
加强地铁休闲配套功能
在西安地铁开通一周年之际,由西安地铁办、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与央视财经频道共同主办,西安晚报、西安地铁新报(西安地铁早8点)承办的“西安地铁营运一周年·西安地铁经济高峰论坛”昨日开坛,来自西安各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从地铁提升价值、地铁改变生活等方面畅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建设地下停车场、商业街
去年9月16日,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让市民们享受到了地铁带来的便捷。西安报业传媒集团与市地铁办联合创办的西安地铁新报(西安地铁早8点)也向市民免费发放,目前已免费发放600万份。西安日报社社长郝小奇说,随着地铁线路的陆续开通,这份报纸的发行量也会从现在的每天5万多份增长到更多,内容也将更加丰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吕仁义参与了西安地铁的规划和项目实施,他表示,地铁开通带动了沿线商业发展及地产业。但地铁只有成网后才能对交通拥堵起到缓解作用,所以他建议加快地铁建设速度,建设时加大地下空间的利用,例如建设地下停车场、商业街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管院博导杜跃平、西安交大经管院教授刘星原、市建委副主任盖文峰也提出了有关地下空间利用的问题。他们建议加强地铁生活配套、休闲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修建地下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根据商业布局及人们的购物规律发展商贸。
让地铁成为西安文明的窗口
除了交通方面的专家,文化学者也对西安进入地铁时代颇有感触。着名文化学者肖云儒说,在地铁里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比如人们的言行、地铁的环境等;地铁的内部、车厢、车站还能看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在西安的地铁中,人们还能更近地感触到文物古迹,就像在时空隧道穿行。
着名学者商子雍也在地铁中感受到了高标准的服务。他建议地铁进一步提升服务标准,同时乘客也应文明乘车,让地铁成为西安文明的窗口。
“城市交通规划应先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必须服从交通规划,地铁规划则要先于城市规划,还要充分考虑到之后向机场、车站等地的延伸,达到100年不落后的标准。”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秘书长张建政说。对于大家的建议,市政府咨询员、市地铁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乔征表示此论坛对地铁工作有很大促进作用,会认真分析这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