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增强地铁管理的可操作性与执行力
2013-07-30 17:42
自武汉地铁2号线开通之日起,不文明行为经常见诸报端和网友微博。尽管对这些行为已经有了足够的处罚依据,但7个月来地铁方面并没有开出过一张罚单。
地铁的开通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缓解交通压力。但少数乘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仅侵害了其他乘客的利益,也损害了武汉人的文明形象。在地铁运营之初,武汉市就广泛地开展了社会讨论和征集意见,最终颁布了《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地铁禁止的不文明行为,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我觉得,所谓“零处罚”,恐怕并非因为那些不文明现象不需要干预,而是因为运营方可能担忧处罚会激化矛盾。不可否认,劝阻不文明行为或许更为人性化,更能够让乘客接受并改正。但长此以往,放着制定的条例不用,单纯地依靠乘客的自觉和地铁工作人员的耐心劝告,很大程度上会使得部分人逐渐忽视制度约束,最终忘记地铁上有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而松懈的管理,最终也将给地铁运营方自身带来难题。
轨道交通条例就是地铁上的“法律”,它划出底线,用来弥补道德约束不力的地方。既然有规矩,就该做到违规“必罚”,对不文明行为,特别是行为恶劣且拒不悔改的,更要严格按照条例来处理。当然,很多时候,人性化地劝阻也不失为一种辅助管理条例执行的好方法与手段。因此我建议武汉地铁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提醒和告知乘客哪些属于违规行为及相应的惩罚;同时积极细化条例中的种种情况与应对,增强可操作性与执行力,让管理条例真正发挥出维护地铁秩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