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铁道埋设方案的探索
2009-06-30 22:23
北京地下铁道筹建初期,从防护的角度考虑,拟采用深层埋设的方案。即将北京地下铁道的主体结构埋设在地下一百多米深的第三纪砂砾岩层。当时, 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总参一位领导为主任,北京市和铁道部各一位领导为副主任并有相关各部委负责人参加的地下铁道修建委员会。该委员会经常听取并商讨解决有关地铁设计方案以及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就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及周恩来总理请示报告。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央决定北京地下铁道采用深埋暗挖方案。路网由两条东西线,两条南北线,两条对角线及一条环线共七条线路组成。计划先修建由石景山经东西长安街至东郊红庙的第一线。1959年下半年完成了北京地下铁道一线深埋暗挖方案的初步设计。与此同时,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还在地铁公主坟站和木樨地站修建两座车站风道兼作竖井,以便取得经验。竖井深度100至120米。
在北京地下铁道一线深埋暗挖方案的初步设计编制过程中,设计人员逐步认识到:根据北京的地质情况,地铁采用深埋暗挖方案,不仅造价昂贵,且工程极为艰巨。特别是车站出入口斜隧道须用冻结法施工,有的还要设置中间大厅,施工和机具,材料供应都十分困难, 而大提升高度的自动扶梯亦难以制造。因此,又对北京地下铁道采用深埋暗挖方案或浅埋明挖方案在技术和经济方面做较详尽的比较和论证,并在此基础上上报地下铁道修建委员会,正式建议北京地下铁道改用浅埋明挖方案进行修建。
1960年2月中央军委在广州召开扩大会议时,由总参安排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铁道部第三设计院的领导及地铁设计处总工程师的谢仁德等三位同志分三次向总参六位元帅和周恩来总理做汇报,详细陈述深埋暗挖方案或浅埋明挖方案的利弊。周恩来总理返京后,安排由林彪亲自乘罐深入到已基本建成的木樨地竖井井底,体验地铁深埋方案施工的困难和将来运营的不便。同年5月,地下铁道修建委员会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同意北京地下铁道采用浅埋明挖方案。
随后,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达按浅埋线路重新规划北京地下铁道第一线,即石景山至热电厂线的修建任务,并定于1961年7月1日正式开工,先修建公主坟至北京站段。为此,经地下铁道修建委员会同意,在公主坟站与军博站之间,进行一段200米长降水帷幕施工的试验。为更好的进行勘测设计及配合施工准备工作,地铁设计处由天津迁到北京,归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领导。并于1961年上半年完成北京地下铁道第一线的初步设计及部分必要的施工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