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同志两次视察北京地铁工程
2004-08-21 18:42
纪念小平诞辰百年
1965年7月,朱德、邓小平、彭真参加北京地下铁道破土动工典礼 地铁———首都地下交通大动脉。然而,或许有人并不知道,北京的地铁建设凝聚着小平同志的关怀。他参加了1965年7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的开工典礼,挥锹为地铁奠基,还对地铁建设设计施工作了重要指示,要求车站要朴素大方,坚固耐用,不要豪华。后来,地铁站装修主要运用吊顶、灯具变化、变换柱形和饰面材料、颜色等艺术处理方法,就是体现了小平同志这一指示精神。 地铁建成运营之后,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又先后两次来到地铁,实地察看运营情况,听取工作汇报,我有幸两次参加了接待和汇报工作。 1973年,我担任地铁运营处副处长,主管生产运营工作。当时的地铁运营困难重重,车厢、设备都不是标准产品,质量不过关,埋藏着事故隐患,如不想办法解决,地铁的发展将受到很大制约。具体抓生产,我非常着急。当听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要来视察地铁,我暗暗下了决心,要冒着风险向小平同志反映问题,寻求良策。 小平同志来了之后,从军事博物馆站登上了列车,周围有许多人,说话不方便,我把小平同志和卓琳让到驾驶室,在只有司机在场的情况下,大胆地向他反映了地铁面临的诸多难题,特别是技术和设备非常落后,很难适应运营的需要。小平同志认真地听着我的讲述,最后只用五个字回答:“要引进技术!”简短的一句话,使我一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主攻方向,尽管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一方向的落实时机还不成熟,但我心里有了底:缩短与发达国家地铁差距,要靠自力更生,也不能排斥外来的先进技术,要虚心向发达国家学习。小平同志走了之后,好多人追问我到底向小平同志说了什么,我坚称没说什么,只说小平同志指示要进行技术改造,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几经周折,数年之后,从国外引进机车设备终于得以实现。 小平同志又一次到地铁视察,已是十年后的1984年,我再次全程陪同。这时,地铁二期工程开始试运行。10月5日晚,小平同志精神焕发地来到地铁复兴门站,乘上环线国产列车向西直门驶去,到站后又换乘从日本进口的列车继续行驶,沿途他仔细询问目前地铁列车的造价、性能和引进机车的情况。技术人员告诉小平同志:“进口车质量好,但维修不方便;国产车质量还不稳定,但维修好解决,配件齐全。”我很想听到小平同志的指示,但这一次他只是微微点点头,没再说什么。过了许久,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不能满足引进技术和设备,还要吸收消化,在国产化上下功夫,使我们自己制造的地铁列车不断提高技术含量,满足首都城市交通的需要。 两次陪同接待小平同志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永远难以磨灭的印象。小平同志和蔼可亲的笑容,平易近人的作风,言简意赅的指点,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如今,首都的地铁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复八线已经修通,5号线正在加紧建设,4号线、10号线也已开工,城市轻轨也在加速发展,到2008年奥运会北京市区轨道交通将构成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作为一个老地铁工作者,每想到这些,我就充满自豪。要是小平同志健在,我真想请他老人家看一看几条新的地铁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