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发布日期:2004-05-25 00:40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95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6年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5〕390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化学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95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J46-82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化学工业部负责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寰球化学工程公司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五年七月三日

  1 总则

  1.0.1 为防止或减轻腐蚀性介质对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腐蚀作用,使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受腐蚀性介质作用的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防腐蚀设计,不适用于由杂散电流引起的腐蚀。

  1.0.3 建筑防腐蚀设计应以预防为主,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介质的腐蚀性、环境条件、生产、操作、管理水平和维修条件等,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综合考虑防腐蚀措施。对生产影响较大的部位,危及人身安全、维修困难的部位,以及重要承重构件等应加强防护。

  1.0.4 建筑防腐蚀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

  2.0.1 腐蚀性分级 Corrosiveness classification

  根据腐蚀性介质对建筑材料破坏的程度,即外观变化、重量变化、强度损失以及腐蚀速度等因素,综合评定腐蚀性等级,并划分为:强腐蚀、中等腐蚀、弱腐蚀、无腐蚀四个等级。

  2.0.2 腐蚀性水 Corrosive water

  含对建筑材料有腐蚀作用的阴、阳离子的水。

  2.0.3 污染土 Contaminated soil

  受腐蚀性介质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质的土。

  2.0.4 难溶介质 Slightly solube mediun

  温度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2g/1的碱、盐类介质。

  2.0.5 易溶介质 Soluble medium

  温度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等于或大于2g/1的碱、盐类介质。

  2.0.6 难吸湿介质 Slightly hygroscopic medium

  温度20℃时,相对平衡湿度等于或大于60%的碱、盐类介质。

  2.0.7 易吸湿介质 hygroscopic mediun

  温度20℃时,相对平衡湿度小于60%的碱、盐类介质。

  2.0.8 钢筋阻锈剂 Inhibitor of steel in concrete

  掺入混凝土中以阻止或减缓钢筋锈蚀的外加剂。

  2.0.9 玻璃鳞片胶泥 Glass-flake mastic resin

  以树脂为胶结料,加入玻璃鳞片和粉料等配制而成、可以刮抹施工的混合材料。
 3 基本规定

  3.1 腐蚀性分级

  3.1.1 腐蚀性介质按其对建筑的腐蚀可分为气态介质、腐蚀性水、酸碱盐溶液、固态介质和污染土五种;各种介质应按其性质、含量划分类别。生产部位的腐蚀性介质类别,应根据生产条件确定,并可按本规范附录A确定。

  3.1.2 各种介质对建筑材料长期作用下的腐蚀性,可分为强腐蚀、中等腐蚀、弱腐蚀、无腐蚀四个等级。多种介质同时作用时,腐蚀性等级应取最高者。

  3.1.3 环境相对湿度宜采用地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值或构配件所处部位的实际相对湿度;室外构配件环境相对湿度的取值,可根据地区降水情况,比年平均相对湿度适当提高。不可避免结露的部位和经常处于潮湿状态的部位,环境相对湿度的取值应大于75%。

  3.1.4 常温下,气态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应根据介质类别以及环境相对湿度,按表3.1.4确定。当气态介质含量低于表3.1.4中的下限值时,腐蚀性等级可相应降低一级。

  气态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              表3.1.4
介质类别
介质名称
介质含量(mg/ )
环境相对湿度(%)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砖砌体
Q1
1~5
>75

   续表3.1.4
介质类别
介质名称
介质含量(mg/ )
环境相对湿度(%)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砖砌体
Q1
1~5
60~75
< 60
Q2
0.1~1
> 75
60~75
< 60
Q3
氯化氢
1~15
> 75
60~75
< 60
Q4
0.05~1
> 75
60~75
< 60
Q5
氮氧化物
(折合二氧化氮)
5~25
> 75
60~75
< 60
Q6
0.1~5
> 75
60~75
< 60

    续表3.1.4
介质类别
介质名称
介质含量(mg/ )
环境相对湿度(%)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砖砌体
Q7
硫化氢
5~100
> 75
65~75
< 60
Q8
0.01~5
> 75
60~75
< 60
Q9
氟化氢
5~50
> 75
60~75
< 60
Q10
二氧化硫
10~200
> 70
60~75
< 60
Q11
0.5~10
> 75
60~75
< 60
Q12
硫酸酸雾
大量作用
> 75
Q13
少量作用
> 75
< 75

    续表3.1.4
介质类别
介质名称
介质含量(mg/ )
环境相对湿度(%)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砖砌体
Q14
醋酸酸雾
大量作用
> 75
Q15
少量作用
> 75
≤75
Q16
二氧化碳
>2000
> 75
60~75
< 60
Q77
> 20
> 75
60~75
< 60
Q18
碱雾
少量作用
-

  注:①介质对预应力混凝土的腐蚀性等级,可按钢筋混凝土确定;

    ②介质对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石砌体的腐蚀性等级,可按素混凝土确定。

  3.1.5 常温下,腐蚀性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应根据腐蚀性介质的类别按表3.1.5确定。

  腐蚀性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        表3.1.5
介质类别
介质组分
指标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砖砌体
S1
氢离子指数pH值
1~3
S2
3~4.5
S3
4.5~6

      续表3.1.5
介质类别
介质组分
指标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砖砌体
S4
侵蚀性二氧化碳(mg/l)
> 40
S5
硫酸根离子 含量(mg/l)
> 4000
S6
1000~4000
S7
250~1000
S8
氯离子Cl-含量(mg/l)
5000~10000
S9
500~5000
S10
< 500
S11
镁离子Mg2+含量(mg/l)
> 4000
S12
3000~4000
S13
1500~3000
S14
铵离子NH4+含量(mg/l)
> 1000
S15
800~1000
S16
500~800
S17
苛性碱的钠离子Na+、钾离子K+含量(mg/l)
50000~100000
S18
< 50000

  注:①当构件位于渗透系数小于0.1m/d的土壤中时,表中类别一栏S4~S18的指标值宜乘以系数1.3;

    ②介质对预应力混凝土的腐蚀性等级,可按钢筋混凝土确定;

    ③介质对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石砌体的腐蚀性等级,可按素混凝土确定。

  3.1.6 常温下,酸碱盐溶液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应根据介质的类别按表3.1.6确定。

  酸碱盐溶液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        表3.1.6
介质类别
介质组分
指标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砖砌体
Y1
无机酸
硫酸、盐酸、硝酸、铬酸、磷酸,各种酸洗液、电镀液、电解液(PH值)
< 1
Y2
含氟酸(%)
> 2
Y3
有机酸
醋酸、柠檬酸(%)
> 2
Y4
乳酸、脂肪酸(C5-C20)(%)
> 2
Y5
氢氧化钠(%)
> 15
Y6
8~15
Y7
氨水(%)
> 10
Y8
钠、钾、铵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
任意
Y9
钠、钾、铵、镁、铜、镉、铁、锌的硫酸盐和钠、钾、铵的亚硫酸盐(%)
> 1
Y10
铵、镁的硝酸盐(%)
> 1
Y11
钠、钾的硝酸盐、亚硝酸盐
任意
Y12
铵、铝、镁、铁的氯化物(%)
> 1
Y13
钙、钾、钠的氯化物(%)
> 3
Y14
尿素(%)
> 10

  注:①介质对预应力混凝土的腐蚀性等级,可按钢筋混凝土确定;

    ②介质对采用水泥砂浆砌筑的石砌体的腐蚀性等级,可按素混凝土确定。

  3.1.7 常温下,固态介质(含气溶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应根据介质的类别和环境相对湿度,按表3.1.7确定。当偶尔有少量介质作用时,腐蚀性等级可降低一级。

  当固态介质有可能被溶解或易溶盐作用于室外构配件时,腐蚀性等级应按表3.1.6确定。

  固态介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       表3.1.7
介质类别
介质在水
中的溶解性
介质的吸湿性
介质名称
环境相
对湿度(%)
钢筋混凝土
素混凝土
砖砌体
G1
难溶
-
硅酸盐,磷酸钙,铝酸盐,钙、钡、铅的碳酸盐和硫酸盐,镁、铁、铬、铝、硅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 75
60~75
<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