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

发布日期:2004-06-26 22:54

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GB/T  14894—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乐地下铁道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轨距为1435mm新造地下铁道车辆(以下简称车辆),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协商,另作补充规定。
 
2         引用标准
 
GB 6770   电力机车司机室特殊安全
GB 7928   地下铁道车辆通用技术条件
GB 3317   电力机车通用技术条件
GB 14892  地下铁道电动车组司机室客室噪声限值
 
3         术语
 
3.1  最小曲线半径
车辆所能安全通过的最小几何曲线半径。
3.2  挠度系数
当空载或负载的车辆静置在倾斜的轨道上时,其运行平面与水平面形成一个夹角 ,车体斜压在它的弹簧上,并与轨面的垂直线形成夹角 。在消除了不对称的影响以及弹簧和减振器的摩擦影响后,计算或测得的比值 ,称为挠度系数。
3.3  粘着系数
         一般表示动车的动轮与钢轨之间的最大摩擦系数。
3.4  惰行
         车辆依靠惯性运行。
3.5  整备状态
         随车乘务人员、工具等齐全,使车辆能够运转的状态叫整备状态。
 
4         检验项目
 
4.1  外观检查
不解体检查连接件的紧固状态,应无松动。检查车辆整体、油漆、标志、转向架、各电机电器、机械装置使否符合设计要求及GB 7928的规定。
    4.2  限界检查
         应按照两种情况检查,空车检查上部限界,重车检查下部限界。检查时,车辆弹簧处于稳定状态,见附录A(参考件)。
4.3  检查轮对的轮径差和3  检查轮对的轮径差和内侧距
     4.4  称重检查
          车辆称重须在专用衡器上进行,使车辆处于整备状态下。
       4.41  称重前,允许调整悬挂装置,但只检查尺寸,不测量载荷,松开减振器和转向架的连接装置,缓解制动装置。在整个称重过程中,不允许用任何方式转变或者调整车辆状态。
       4.42  称重共进行四次,在前进、后退两个方向上各上衡器两次。测量时取四次记录的算术平均值,该值与车辆计算重量之差应符合GB 7928的规定。
     4.5  通过弯道的检查
          按照规定的速度,通过设计规定的最小平面曲线半径,检查下列项目。
4.51  连接电缆、连接风管、电动机连接线,应有适当长度并无损伤。
4.52  不应造成钢轨和道岔的永久变形。
     4.6  车钩检查
        4.61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及前后两车钩的高度差应符合设计要求。
        4.62  车钩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状态良好。
        4.63  车钩装置上的机械、电气、空气系统在连结时符合设计要求。
     4.7  车辆安全检查
       4.71  检查客室内报警装置的作用。
       4.72  检查司机室和客室绝缘式灭火器的标志醒目。
       4.73  车辆材料应符合GB 7928的要求。
       4.74  客室照明灯、风扇等安装应牢固可靠。
       4.75  手制动装置动作灵活,作用可靠。
       4.76  检查测速仪表、安全行车装置、笛、铃等。应作用良好。
       4.77  检查客室车门、司机室前端门、列车贯通门。
a.       开,闭灵活;
b.       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
c.       当车辆发生火灾等情况下乘客能迅速疏散。
       4.78  检查车辆的前照明灯,应符合设计要求。
       4.79  检查车辆事故照明灯,应符合设计要求。
    4.8   司机室工作条件检查
       4.81  司机了望方便,能清楚地看到轨道和线路信号,司机室应符合GB 6770地规定。
       4.82  仪表和指示灯应清晰可见。
       4.83  门、窗密封性应符合设计规定。
       4.84  检查司机室前窗地遮阳板和刮雨器,应作用良好。
       4.85  司机室座椅符合GB 7928地规定。
    4.9   通信检查
       4.91  车辆首车与尾车司机之间地联系,应符合设计要求。
       4.92  车辆广播设备应作用良好,声音清晰,符合设计要求。
       4.93  车辆无线通信系统符合设计要求。
    4.10   车载自动控制系统(ATC)检查
       4.101  自动驾驶系统(ATO)检查
自动驾驶系统发生故障时,应能转尾司机控制。自动驾驶系统检查下列项目:
a.       速度控制系统,在制动系统,在制动、惰行与制动时地速度应在车辆设计规定地极限内:
b.        根据变化地指令而进行加速与制动时地速度应在车辆设计规定地极限内;
c.         在规定的停车区间内,车辆停车的位置准确。
       4.102  自动防护系统(ATP)检查
下列各项应符合设计要求:
a.        连续式车内信号自动停车装置;
b.       自动限速装置;
c.       车辆自动运行装置。
4.103   自动停车系统(ATP)检查
                应符合合计要求。
    4.11  噪声检查
         车辆运行速度不大于80km/h,在单行隧道内,检查车辆噪声其值应符合GB 14892—94的规定。
    4.12  照度检查
         司机室和客室的照度应符合GB 7928的规定。
    4.13  通风检查
       4.131  为了确保旅客舒适,通风机在额定电压下运行,新鲜空气量应不低于表1和表2规定。
     表1
通风方式
人均通风量, /h
机械通风
30
空气调节器
10~13
     表2
外界气温
人均新鲜空气,最少供给量 /h
<-20
8
≥-20~-5
10
≥-5~26
20
>26
25
 4.131  每 空气的含尘量不超过0.5㎎。乘客所处的空间内,气流速度不得超过客室温度与气流速度的关系曲线规定的最大值,见附录B(参考件)图B1。
  4.14  检查空调设备
4.141       空调设备在指定的环境温度下应能达到预定的温度,见附录B(参考件)图B2。
4.142       司机室和客室装有空调装置的地铁车辆,调节器处于中立位置时的客室和司机温度:
a.        环境温度低于30时,客室和司机室温度应为
b.       环境温度高于30时,客室和司机室内的温度应为:
         ----------------(1)
           式中: ---客室和司机室的温度;
                 ---环境温度。
4.143  在外界气温较低、霉雨季节较大的地区,客室温度与湿度的关系见附录B(参考件)图B3。
  4.15   运行平稳性检查
        车辆平稳性要求W小于2.5,见附录C(参考件)。
  4.16   车辆振动参数测试
        车辆运行于正常的线路上,在最大构造速度范围内,以各种不同速度运行,测量不同速度下的垂向与横向振动加速度。振动加速度参照GB 3317的规定。
  4.17   车体密封试验
      4.171  车体及安装在车体外部的电气设备的所有开孔、门窗、孔盖、盖板的缝隙都应进行漏雨试验。
      4.172  开动通风机,让车辆驶过喷射的龙门架,降雨量大于6mm/min,压力200kPa.同时,15min(例行试验客缩短到5min)内部应无可见的水滴出现。
  4.18  车体密封试验
        测量车体挠度系统,其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4.19  压缩空气设备气密性检查
      4.191  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一单元测组压缩空气设备每分钟总的泄漏压力降低不超过10kPa。
      4.192  控制风缸充气到800kPa,关闭塞门,经24h,控制风缸的最低压力不小于750kPa。
  4.20   空气制动试验
      4.201  空气制动试验
车辆在静止时,测量在紧急制动工况下的实际闸瓦压力,其值应符合设计规定,下列数值应符合车辆运用要求。
a.       制动缸压力及动作时间;
b.       制动缸活塞的行程;
c.       孔重车调整系统;
d.       备用制动缸压力及动作时间;
e.       仪表、阀类及控制系统。
4.202           空气制动运行试验
          测定车辆在构造速度下的紧急制动距离和减速度,试验应在平直线路上进行,装有闸瓦间隙调整器的车辆,用新闸瓦进行试验。
          测定紧急制动距离在相同的区间至少进行三次,车辆以构造速度行驶,将操纵手柄置于紧急制动位,测量三次的紧急制动距离都应小于规定值。
          如没有条件在平直线路上进行,可在坡度不超过4‰的线路上进行,这时试验值按下式进行修正。
       ----------------------(2)
式中: --修正的制动距离m;
          --测量的制动距离m;
             --车辆构造速度km/h;
              --坡度,‰,“+”号用于下坡,“-”号用于上坡;
            --旋转惯性系数。若设计任务书或合同中无规则定则可取0.08。
                      修正后的制动距离应小于规定值。
4.203     常用制动冲动率
             其限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4.21  电气制动试验
      4.211   先在冷态下测定电气制动用电阻器的电阻值,然后进行制动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制动电阻器最高温度不应超过规定值,电阻元件应无变形。
       4.212   用电阻制动式,实际的制动状况应符合设计要求。
       4.213   制动时,每台牵引电动机电杻电压、电流和激磁电流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214   再生制动工况下,电气制动依然保持稳定,并能平滑转换。
       4.215   具有电空配合的制动系统,应保证电制动优先及电气和空气制动有效,及时地协调配合,并符合设计规定。
       4.216   过电压保护及过载保护等应工作可靠。
       4.217   装有轮对防滑检测装置的地铁车辆,该装置应作用良好,滑行校正量可到运行现场调整。
   4.22   电路检查
       4.221  各种电器、仪表、灯具等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其电器动作可靠,仪表工作正常。
       4.222  主电路、控制电路、辅助电路的接线、配线以及绝缘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各接线断子紧固状态应符合安全要求。
       4.223   回流电路接地装置安全可靠,并能防止杂散电流对轴承的电蚀作用。
    4.23   受流器的安装高度及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231  受流器的安装高度及工作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
        4.232  在规定工作行程范围内,动作灵活,滑板水平。
        4.233  运行中正常受流时,无破坏正常受流的火花。
    4.24   辅助电源用静止逆变器检查
        4.241  检查逆变器外部接线,应接触良好。测量绝缘电阻,应符合车辆设计要求。测量时,主电路晶闸管、整流管等电子器各电极应短接,控制电路电子器件应切除。
        4.242  在额定负载的15%至100%范围内,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值的允差、电压脉动率以及直流输出电压值允差、波形畸形变率、平率允差,均符合车辆设计要求。
        4.243  输入电压分别位额定电压、最低工作电压及最高工作电压时,当负载在空载到额定负载至满载范围内突变,逆变器工作应正常。如无特殊规定,则负载突变量分别为:空载到50%额定负载至满载,然后有满载至50%额定至空载,各项试验进行三次。
        4.244  在负载分别为额定负载及50%额定负载时,当输入电压由最低工作电压到额定电压至最高工作电压,然后由最高工作电压到额定工作电压至最低工作电压,每项试验各进行三次。
        4.245  当输入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最低工作电压及最高工作电压,负载分别为额定负载及50%额定负载工作时,输入电压瞬时断电,在车辆设计规定的断电间隙时间内,逆变器仍应正常工作。
4.246  当输入电压分别为额定电压、最低工作电压及最高工作电压,负载分别为额定负载及50%额定负载时,逆变器应能可靠启动并正常工作。
    4.25  辅助电动发电机组和空压机用电动机
       4.251  额定功率、负载应符合设计要求。
       4.252  当网压在规定范围,辅助机组应能正常工作。
       4.253  车辆运行中辅助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和辅助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应保持在“持续定额”或“间歇定额”的范围内。
4.254  辅助电机组进行温升检查,温升不允许超过规定值。
4.255  辅助电机组的保护应可靠。
4.256  辅助电机组及供电电源设备试验时对“持续定额”的机组连续起动四次,“间歇定额”的机组连续起动六次,机组及供电电源设备试验时对“间歇定额”的机组连续起动六次,机组及附件应无损坏、飞弧。起动次数的一半应在最高电压下进行,另一半在最低电压下进行。第一次起动时电动机应处于冷态,每次试验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起动和停车所必需的时间。
4.26  蓄电池检查
   4.261  检查蓄电池外观,不允许漏液发生。
   4.262  蓄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充电放电的容量、电压、电流和电解液的比重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263  车辆控制电路应满足蓄电池浮充电的需要。
4.27  绝缘强度试验
   4.271  每个电路单独对地用工频电压试验,接通电路后,工频试验电压的额定值从0缓慢升到规定值的1/2时,保持1min,在试验过程中,不应出现绝缘击穿、表明闪络等现象。
   4.272  电气配线布线全部完成后,用绝缘电阻计,测量正负两线间及各线与大地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得低于设计规定值。
4.28  静态空载动作试验
   4.281  主电路得保护及车辆控制系统试验时车辆上主要电气设备在故障状态下及非常运行时应能迅速断开故障,保护电器动作应可靠。
4.282  短路试验在运行得车辆上进行,起动电阻已切除,电动机在最大磁场和最弱磁场两种情况下进行。
      4.283  过载试验时对静止得车辆制动,然后迅速进级,以使负载电流增加到使保护装置动作。
      4.284  车辆上电子设备,在环境温度变化和网压波动范围内使车辆正常工作。
      4.285  保护电器得整定值应符合设计要求。
   4.29  起动与加速试验
      4.291  牵引力与速度特性应符合设计规定值。
      4.292  按照设计规定得条件,测量起动加速度,该值应符合车辆设计要求。
      4.293  在不同线路得条件下,车辆以允许得最大电流起动,不应发生车辆空转现象。
      4.294 车辆运行时的牵引电动机各级磁场削弱系数应符合设计规定。                  4.295  在车辆运行中,牵引电动机的换向火花级应正常,牵引电动机机及主电路中其他各类电器得温升,不得超过设计规定得极限。
      4.296  测定牵引电动机峰值电流,测定牵引电动机等主电路主要设备得温升,应符合设计要求。
  4.30  动力学试验
       试验在选定的线路上进行,试验前车辆按规定得里程牵引运行,检查下列项目。
      4.301  运行安全性
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时,以脱轨系数评定起运行安全性。
a.        安全运行合格标准
                                      ≤1
式中: ——脱轨系数;
      ——爬轨侧车轮作用于钢轨上得衡向力,kN;
      ——爬轨侧车轮作用于钢轨上得垂向力,kN;
b.       增大安全运行裕量
                                                    ≤0.8
      新设计的车辆得脱轨系数应小于1.0。
       4.302  轮重减载安全指标
当左右侧轮重偏载过大,即使轮对侧向力较小时,也由脱轨危险,对于小曲线半径低速运行得场合,应用减载率衡量运行安全性。
a.        安全运行合格
                                               ≤0.65
b.       增大安全运行裕量
                                           ≤0.65
式中:    ——轮重减载量;
            ——减载和增载车轮得平均轮重;
             ——轮重减载率。
       4.303   车辆倾覆安全条件
车辆倾覆是指车辆在运行中受到各种横向力和垂直了作用,在最不利得情况下适用整个车辆向一侧倾倒。
a.        车辆不发生倾覆得条件
                  D<1
                D=
                   式中:D——倾覆系数;
                        ——车辆或转向架同一侧轮的动载荷,;
                        ——相应车轮的静载荷,;
b.       车辆倾覆的安全指标
                  D<0.8
    4.31  牵引性能及运行阻力试验
4.311  牵引电动机在额定电压下进行牵引力及运行速度的测量。
       (如果不是额定电压,换算到额定电压)
4.312  测量牵引电动机的磁场削弱系数,测定斩波器的导通比。
4.313  测量车辆的运行阻力即带电运行阻力和惰行阻力。
4.314  绘制牵引特性曲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4.32  能耗试验
          检查一单元车辆组在满负荷运行、惰行、制动及停站时的耗电量,其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能耗试验用户应向制造厂提供下列资料:
        4.321  对于试验运行方面
a.       线路长度、坡度与曲线的详细资料;
b.       停车时间;
c.       不同区段上的最高允许速度;
d.       跑完全程或不同区段上的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e.       试验区段中网压波动范围;
f.        采用再生制动时供电电网的平均吸收能力。
         4.322  对于试验车辆方面
a.       车辆载重或牵引负荷;
b.       轴数;
c.       牵引的车辆在不同速度时的运行阻力曲线;
d.       允许的最大加速度和最大的加速度变化;
e.       允许最大的减速度;
f.        驾驶方式——人工的或自动的。
 
5     试验种类
 
    5.1  型式试验
         原则上试验项目集中在一单元车上进行。
         型式试验项目内容为表3中标T的项目。
    5.2  例行试验
         例行试验项目内容为表3中标“S”的项目。
    5.3  研究性试验
         仅在合同中有明确规定时才进行。对每种特殊情况,用户和制造厂应对这些试验的操作方法和试验程序进行协商。研究性试验结果不能作为拒绝接受车辆的理由。
         研究性试验项目为表3中标I的项目
  表3检验项目
项目
试验分类
有关条款
外观检查
T、
4.1
限界检查
T、S
4.2
检查轮对的轮径差和内侧距
 
4.3
称重检查
T、
4.4
通过弯道的检查
T、S
4.5
车钩检查
T
4.6
车辆安全检查
T
4.7
司机室工作条件检查
T、
4.8
通信检查
T
4.9
车载自动控制系统(ATC)检查
T、S
4.10
噪声检查
T、S
4.11
照度检查
T、S
4.12
通风检查
T、S
4.13
检查空调设备
T、S
4.14
运行平衡性检查
T
4.15
车辆振动参数测试
T
4.16
车辆密封试验
T
4.17
测量车体挠度系数
i
4.18
压缩空气设备气密性试验
T、S
4.19
空气制动试验
T、S
4.20
电气制动试验
T、
4.21
电路检查
T
4.22
受流器检查
T
4.23
辅助电源用静止逆变器检查
T、S
4.24
辅助电机组检查
T、S
4.25
蓄电池检查
T
4.26
绝缘强度试验
T、
4.27
静态空载动作试验
T
4.28
主电路的保护及车辆控制系统试验
i
4.28.1
起动与加速度试验
T、S
4.29
动力学试验
T
4.30
牵引性能运行阻力试验
i
4.31
能耗试验
i
4.32
注:在试验分类中:
T——型式试验项目;
S——例行试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