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杭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研究进展

发布日期:2005-06-23 18:38

发表于《地铁与轻轨》,20014),P5
杭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研究进展
章云泉
(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杭州310006)
 
      1984年以来,杭州市有关部门对杭州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研究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城市发展规模和布局,对杭州市线网规划、轨道交通形式和等进行了规划和研究。
      1984年,市建委委托铁二院编制完成了《杭州市轻轨交通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该规划呈十字型线网,南北向主要沿浣纱路(基本与151路电车线相似);东西向沿环城北路。
      1986年,市规划局委托铁道部隧道局进行了《环湖轻轨交通可行性研究》;同年,市规划局又委托市城建院、市规划院进行了《少年宫——灵隐高架单轨电车的可行性研究》。
      上述三项研究提出的线形方案为发展杭州市轨道交通系统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1993年2月,市规划院完成了《杭州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确定了“十”字线网布局和采用高架单轨形式。东西线西起古荡,经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新塘路至火车东站,南北线南起南星桥,沿江城路、城站、城站路、安定路、浣沙路、龙翔桥、东坡路、武林路、湖墅路至拱宸桥。同年5月,由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编制完成了《杭州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了一期工程线路的走向,进一步论证了高架单轨的合理性。同时,对一期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方案、环境影响分析、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论述。一期工程起点设在城站,经武林门、艮山门、火车东站,至终点彭埠兴隆村,全长14.1公里,设13个东站,采用高架跨座式单轨。1993年2月23日市政府召开了筹建轨道交通的专题会议,同意建立“杭州市轨道交通筹建处,视工作进展情况在适当时候建立杭州市轨道交通(开发)公司”。
      1993年下半年,杭州市开始城市总体规划的修订工作,根据城市未来发展形态及规模的调整,杭州市规划设计院重新进行了客流量预测,完成了《杭州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补充方案》,对线网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并根据客流预测,提出了采用轻轨的新观点。
      1995年6月,北京市城建设计院等单位编制完成了《杭州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预可行研究报告》。经过方案比选,提出一期工程线路呈“C”型,即南北线南段和东西线东段。南端从城站,沿规划城站路,向西至延安南路,再向北至武林广场,继而转向东,沿环城北路、艮山路、铁路东站最终至彭埠的兴隆村,全长13.9公里(其中地下线5.5公里),12座东站,技术标准采用轻轨。 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进一步明确了杭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以东西线和南北线为基本构架的线网布局。由于当时国家暂停审批轨道交通项目而搁置了5年。
      1999年初,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受市建委委托,于2000年9月编制完成了《杭州市快速轨道交通(十字线)总体用地控制设计》,控制范围西至留下,东到下沙,南起钱江路,北至三墩车场,总长约50公里,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现场勘测,确定土建规模,控制地界线等。通过客流预测,到2030年,南北向和东西向的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分别达到4.17和2.52万人次,建议采用大容量轨道交通形式。目前,已经预留了城站火车站综合楼桩基间盾构位置和车站出入口;预留了西湖大道桥梁桩基盾构位置、环城西路、艮山东路、艮秋立交轻轨高架位置等。
      2001年4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杭州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杭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其中报告中提出了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方案(三个),规划线路5条,约150公里。
      经市政府批准,今年4月成立了杭州市轨道交通筹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筹建办设在市建委大楼,具体负责项目的技术前期准备工作。根据计划,力争在今年底前将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进行审批,2003年正式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