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
摘 要:与轨道交通相配套的常规公交规划方法,着重于平行和垂直公交线路的调整优化以及对重合线路的简单删减,未全面考虑轨道沿线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特征以及客流流向对公交线路调整的影响。从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理念出发,对轨道沿线区域进行划分,并对城市中心区和基本建成区内大量重合公交线路进行区分,提出不同区域和重合度下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工程实例。
关键词:轨道交通;常规公交;配套规划;用地布局
本文从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理念出发,综合考虑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详细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关系模式,以最大化方便乘客出行、加强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强化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在不同区域的服务功能为目标,通过引入重合度的概念得到了不同模式下的常规公交线路的配套规划方法,并将该研究方法应用于重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的具体实践中。
1、公交配套规划方法
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因城市建设时序、城市用地性质不同,呈现出不同区域特征。在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运营后,从划分不同类别的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开始着手,根据区域内轨道线路和公交线路的关系,提出公交配套规划的方法和框架流程。
1.1 轨道沿线区域的划分
根据轨道交通线路建成运营后的沿线周边城市用地特征、土地开发强度和发展态势,以及轨道线路影响范围内的公交线路特点,区分轨道交通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和服务模式,将轨道交通线路的沿线区域划分为3类:城市中心区、城市外围区和城市基本建成区。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特征见表1。

1.2 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关系模式
1)重合度概念。城市中心区域,公交线路较多,结构层次复杂,除与轨道线路相垂直和平行的线路外,存在较多重合线路,城市基本建成区内也存在部分重合线路。目前,针对常规公交平行、垂直线路的调整优化已有较多的经验,本文根据轨道线路重合的站距大小和客流流向的不同,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重合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路重合,表明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在线路上重合距离至少不低于一个站距,重合站距越大,说明二者的重合程度越高;公交起讫点是否位于轨道线路上,代表轨道交通与公交之间对客流的竞争性的强弱,也表征二者的重合程度。由此,引入重合度概念对重合线路进行区分,即按照重合站距、公交起讫站与轨道交通线路的关系作为线路重合程度的区分标准。
2)城市中心区的轨道交通与公交关系模式。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间重合程度按重合度进行划分,其中,重合站距数量的选取应综合考虑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运距、客流的吸引范围等多方面因素。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重合度关系如表2所示。

城市中心区域内的轨道线路与公交关系特点为: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内存在多条公交线路,线路重复系数高,二者站点分布相类似。当常规公交的起讫点之一与轨道交通站点相重合,且公交线路部分位于轨道交通走廊内时,二者为高度重合关系;当常规公交的起讫点之一与轨道交通站点相重合,公交线路仅少部分位于轨道交通走廊内,为中度重合关系;当常规公交起讫点不与轨道交通站点重合,但部分公交线路位于轨道交通走廊内时,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客流流向有较大差异,为中度重合关系;当常规公交起讫点不与轨道交通站点重合时,且少部分公交线路位于轨道交通走廊内时,为轻度重合关系。
3)城市外围区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关系模式。外围区内,轨道交通走廊内公交线路较少,公交重复系数较低,二者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乘客出行选择不多。可通过布设与轨道交通线路相交叉的公交线路,增强系统的换乘和接驳性,保障公交和轨道的运营效益,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4)城市基本建成区的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关系。基本建成区内,轨道交通走廊内存在一定数量的公交线路,但二者重复系数不高,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关系特点介于上面两类情况之间。
1.3 不同关系模式下的公交配套规划方法
1)城市中心区的公交线路配套规划方法。平行或垂直情况下,根据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和客流强度大小,对平行线路采取调整出覆盖区域范围以外或保留的措施,保留垂直线路。
高度重合情况下,由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服务对象流向相近,可根据轨道交通重合部分的客流强度,适当删减线路或调整线路走向使得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相垂直;在一般重合或中度重合情况下,二者服务对象流向部分相同,应根据轨道交通客流强度,对公交线路采取保留或调整线路走向使得二者走向相垂直;轻度重合情况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服务对象流向少量相同,可对公交线路采取保留或微调。
2) 城市外围区的公交线路配套方法。该区域内公交线路较为稀少,采取两个层面的配套优化方法增加骨干公交线路和接驳公交线路,以达到增强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和引导城市空间拓展的目的。
宏观层面上,准确把握服务组团—交通联系的功能定位,常规公交应进入轨道服务真空地带,以增加公交骨干网络整体容量,同时,常规公交还应有效串联各轨道线路,优化公交骨干网络结构,提升整体运行效率。微观层面上,为满足轨道交通客流接驳需求,通过分析周边用地布局情况,掌握周边地区客流出行特征,设置与轨道交通相接驳换乘的公交线路,提高轨道交通的辐射范围。
3)城市基本建成区的公交线路配套方法。对区域内公交线路进行梳理,分清轨道线路与常规公交之间的关系,按照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加以规划。
2、常规公交配套规划实践
根据上述公交线路的配套规划方法,对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一期工程沿线覆盖范围内的公交线路重新进行了规划和调整。重庆市轨道六号线一期线路由南岸起,经渝中半岛、江北、渝北至北部新区的礼嘉镇,途经城市发展的多个核心区域,为东南至西北向的重要轨道交通骨干线路,是连接组团数最多,且在轨道交通线网中为唯一一条串联解放碑、江北城、弹子石等3个城市CBD的线路。
对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内的城市区域、轨道交通与公交线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整理,采取将平行和垂直线路保留或调整出轨道交通覆盖区外的措施,重点对重合线路的区分和优化调整进行了分析,不同区域内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路的重合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
结合客流预测结果与现场调查,除重度和轻度重合线路外,对部分中度重合的公交线路分别采取两种规划调整方案,具体调整方案如表4所示。

3、结束语
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常偏重于对平行和垂直线路的规划调整,以及对重合线路的简单删减,而忽略了重合线路中站距和客流流向对轨道线路与公交线路关系的影响。本文通过考虑常规公交起讫点站位与轨道线路关系以及重合站距大小,给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路重合程度的度量关系,同时,对轨道线路穿越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划分,提出了相应的配套规划方法,并将其应用在具体的规划实践中,较大程度上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使得轨道线路和常规公交线路优化整合后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客流需求,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轨道交通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轩宏伟,王花兰,颜月霞.浅议北京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发展[J].铁道运营技术,2007(4):25-
29.
[2]范海雁,杨晓光,夏晓梅,等.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调整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4):36- 38.
[3]周昌标,王婷静,赖友兵.基于道路公交与轨道交通布局模式的公交线网调整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
究,2008(4):44-47.
[4]袁坤,马培建,崔曙光.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共线运营时公交线路长度的确定及站点的选择[J].交通与运
输,2008(5):73-75.
[5]陈贵凤.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竞争与合作[D].开封:河海大学,2008.
[6]范宏宇.浅析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关系[J].铁道标准设计,2007(6):130-132.
[7]郭志勇,王炜.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公交一体化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7(11):16-18.
[8]崔艳萍,刘莲花.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布局模式研究[J].城市交通,2008(7):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