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浅谈风机盘管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6-05-19 18:24

浅谈风机盘管在地铁工程中的应用
 
 要:阐述了风机盘管的主要特性,结合地铁站工程中的现场实际情况,与中央空调其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对地铁工程通风空调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机盘管;特性;地铁站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地铁已经成为占用土地和空间最少、运输能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环境污染最小、乘客最安全舒适的理想交通方式,因此越来越被国际大都市所选用。50 多年来中国的地铁建设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十一五”后期,为应对金融风暴,扩大内需,中国一步扩大地铁建设规模,地铁建设的发展将迎来黄金时代。
      风机盘管具有使用方便,调节灵活,噪声较少等特点,今后将在地铁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风机盘管的构造
      风机盘管主要由风机,换热盘管和机壳组成,按风机盘管机外静压可分为标准型和高静压型、按换热盘管排数可分为两排和三排,换热盘管一般是采用铜管串铝翅片,铜管外径为 10~16mm,翅片厚度约 0.15~0.2mm,间距 2.0~3.0mm,风机采用双进风前弯形叶片离心风机,电机采用电容式 4 极单相电机、三档转速、机壳和凝水盘隔热。
 
2 风机盘管的特性
      ⑴风机盘管的标准,风机盘管机组标准中规定了风机盘管的各项性能指标,现将部分内容摘录如表 1。

      ⑵风机盘管风量一定,供水温度一定,供水量变化时,制冷量随供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部分产品性能统计,当供水温度为 7℃,供水量减少到 80%时,制冷量为原来的 92%左右,说明当供水量变化时对制冷量的影响较为缓慢。
      ⑶风机盘管供、回水温差一定,供水温度升高时,制冷量随着减少,据统计,供水温度升高 1℃时,制冷量减少 10%左右,供水温度越高,减幅越大,除湿能力下降。
      ⑷供水条件一定,风机盘管风量改变时,制冷量和空气处理焓差随着变化,一般是制冷量减少,焓差增大,单位制冷量风机耗电变化不大。
      ⑸风机盘管进、出水温差增大时,水量减少,换热盘管的传热系数随着减小。另外,传热温差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风机盘管的制冷量随供回水温差的增大而减少,据统计当供水温度为 7℃,供、回水温差从 5℃提高到7℃时,制冷量可减少 17%左右。
      风机盘管的供水量,供水温度、供、回水温差、风量及进风的温、湿度是相互影响的,其中某一项发生变化,都将改变风机盘管的性能。
 
3 风机盘管在地铁中的应用
      地铁站可分为按功能和面积可分为标准站、换成站、车辆段等。一般地铁标准站的建筑面积为 10000m2左右,分公共区、设备区、区间、隧道区间、出入口等几大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地铁站的出入口一般都设置成商铺。风机盘管作为中央空调的重要补充,它一般设置在出入口。
 
4 风机盘管在地铁站中应用的优点
      ⑴地铁站出入口净空一般都比较低,以成都某地铁站为例,净空为 3.2m,而公共区净空为 4.4m,如果从站内的空调机房引风管到出入口,必然会在公共区产生一个翻低的来回弯,如果风管宽度为 320mm,加上商铺的消防管 DN150mm,龙骨 20mm 和线槽的 100mm,那必然达不到出入口的天花标高(一般为 2.8m 左右),使天花标高整体下降,而改用风机盘管,只要引一 DN50mm 的冷冻水管就能轻松解决这个困扰了。
      ⑵由于各商铺工作时间参差不齐,每个工作人员的人体舒适度也有所不同,如果统一由同一系统送风,既不人性化又造成资源的浪费,但只要在各商铺单独装上带独立温控的风机盘管,商铺就能根据需求自行控制,有效地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⑶地铁设计独特,出入口都设置有排水沟和离壁墙,只要简单的将冷凝水管往就近的墙边排水沟就可以了,不但节省了材料,又能有效避免机器运行时间久了排水管过长出现堵截的问题。
⑷商铺设置在出入口,温差较大,人流和货物较多,空气中的细菌滋生较快,清洁保养周期较短,如果设置风管,清洁费用和难度较大,而设置风机盘管只需要定期对过滤网清洗就可以了。
      结论:地铁工程即将迎来飞速发展的黄金阶段。由于风机盘管具有调节灵活,使用方便,便于暗转,维护简易等有点,在当传统的大型集中式空调不能满足地域要求和人们生活需求的的情况下,风机盘管将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在地铁工程中担当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刘光大 袁敏 风机盘管的特性与选型 暖通空调 2006
[2]GBJ19-87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89
[3]GB50 157-2003 地下铁道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