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的初期支护工艺
摘 要: 介绍了西安市地铁一号线 D1TJSG -4 标枣园站—汉城路站区间隧道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初期支护施工工艺及施工参数。着重就格栅钢架、喷射混凝土和回填注浆等 3 方面介绍了制作、安装及施工步骤、工艺、相关参数及注意事项,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区间隧道; 矿山法; 初期支护工艺; 施工参数
1 工程概况
西安市“地铁一号线 D1TJSG -4 标枣园站—汉城路站区间隧道右线由 YDK12 + 701.000 至 YDK12 +945.953 采用矿山( CRD) 法施工。在 YDK12 + 701.000处设置1 道人防隔断门; 左、右线的间距为2.0 ~7.0 m。采用 CRD 法施工的区间隧道长244.953 m,共设6 个断面,采用马蹄形形式,复合式衬砌结构,隧道断面宽度为10. 0 ~ 13. 6 m,顶板深约 7.68 ~ 8.59 m。
工程位于枣园西路与汉城路交叉口东西两侧,沿线管线见表 1。

2 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2. 1 地质情况
③2古土壤: 棕黄—浅棕红。土质较均匀,具块状结构。可塑( 液性指数平均值 IL=0.42) ,中等压缩性土。
③4 - 1粉质黏土: 褐黄—浅灰黄色,局部灰白色; 可塑( IL= 0.37) ,中等压缩性土。
③4 - 2粉质黏土: 褐黄—浅灰色,该层中部局部含中砂透镜体; 可塑( IL= 0.45) ,中等压缩性 土。
③6 - 1粉细砂: 黄褐色,部分地段呈灰黄色; 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局部下部夹中砂透镜体,密实( 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平均值 N =38.8) ,稍湿。
③6 - 2粉细砂: 黄褐色,部分地段呈灰黄色; 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片及暗色矿物次之,局部下部夹中砂透镜体,含泥量少,密实,稍湿。
2. 2 水文情况
为第四系晚更新统风积、残积层和冲积层。地下水水位埋深 19.10 ~25.10 m,自西向东地下水位逐渐抬升。地下水位与季节、气候、地下水赋存、补给及排泄有密切的关系。丰水期( 上年 10 月 ~ 次年 3 月)间,地下水位有所上升; 旱季期间,地下水位有所下降,水位年变化幅度约为 2.00 m。
3 矿山法工艺特点
采用自上而下先开挖左侧上部土方,完成初期支护,施作中隔墙和中隔板; 再进行左侧下部土方开挖,完成初期支护和中隔墙、临时仰拱; 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右侧土方开挖及初期支护,形成带有中隔墙和水平支撑的网格状支护系统。初期支护主要由超前小导管( 大管棚) 、钢筋网、喷早强混凝土及格栅钢架联合组成,每步开挖均形成格栅钢支撑和喷射混凝土的环形封闭结构[1]。
4 初期支护施工
施工时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基本工艺。施工组织计划和施工工序必须严格遵守“先排管,后注浆,再开挖,注浆一段,开挖一段,支护一段,封闭一段”的原则进行[2]。
4. 1 开挖步序
从汉城路站 E1 断面开始施工,分 4 步开挖支护。每步开挖中必留核心土,以维持掌子面三维受力状态。每步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与临时支护,严格控制每循环进尺长度 0. 5 m,不允许长度 1 m,每步台阶长度不宜过长,以 4 ~5 m 为宜,以便尽早封闭断面。
先进行右上断面开挖、支护,再进行右下断面开挖、支护,之后进行左上断面开挖、支护和左下断面开挖、支护。图 1 为纵向施工工序示意图。

4. 2 超前支护
4. 2. 1 超前小导管
1) 制作。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加工制成,按设计要求布置间距。对于加固范围较长地段,前后排搭接一般在 1. 0 ~1. 5 m。小导管前部应钻注浆孔,孔径一般为 6 ~8 mm,孔间距为 10 ~20 cm,呈梅花形布置。前端加工成锥形,尾部长度≥30 cm,作为不钻注浆孔的预留止浆段。
2) 打孔布管。小导管在打设前,按照设计要求放出小导管的位置,以风钻作动力,用专用顶头将小导管顶入。从拱顶分别向左右方向进行,采取隔孔间隔布置。小导管外露长度一般为 30 ~50 cm。小导管尾部置于钢架腹部,增加共同支护能力。安装后,用塑胶封堵导管孔口周围及工作面上的裂缝。
3) 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为防止浆液从其他孔眼溢出,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注浆顺序宜从两侧拱脚向拱顶,拱脚的注浆终压高于拱腰至拱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拱脚终压值。注浆前喷5 ~ 10 cm 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作为止浆墙,注浆时相邻孔眼需隔开。采用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双控原则进行注浆时间的控制。
4. 2. 2 超前大管棚
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的“导向钻进加上夯管锤夯进”施工大管棚。
1) 制作。大管棚采用 3 m 长的管节,钢管上钻φ12 mm 的孔,孔间距为 150 mm; 十字对打状布置。钢管堆放时应避免其翘曲,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 15 cm。每次接长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查,丝扣四周壁均匀,丝扣完好合格,管材内必须清理干净。第1 节钢管前端做成尖锥形,以便顶进和防止渣土进入。
2) 钻孔。在确认钻孔方向和角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开钻,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外插角应将隧道坡度考虑在内。钻孔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钻杆角度的变化,并保证钻机不位移。每钻进 5 m,要用仪器复核钻孔的角度是否有变化,以确保钻孔方向。
钻孔前,先开空压机,待渣土被清除后方可钻进;管口不出渣时,应及时停钻,将淤泥积管内的渣土清除后再开钻; 为防止抱钻,在钻杆外涂抹机油进行润滑; 钻进速度应根据地质情况,进行中速钻进; 钻进过程中应及时纠偏并随时观察出渣情况,钻孔时必须隔孔跳钻。
3) 布管。预先按设计对每个钻孔的钢管进行配管和编号,使管棚接头错开,保证同一断面上的管棚接头数不超过 50%。布管要及时、快速,以保证在钻孔稳定时将管子送到孔底。前期靠人工送管,当阻力增大,人力无法送进时,借助钻机顶进。
4) 孔口密封。连接注浆管的钢板与管棚钢管应焊接牢固( 注浆连接管可采用阀接式; 亦可采用插接绑扎式,但绑扎必须牢固,以防注浆压力较大时崩脱) 。将管棚钢管与钻孔环形空间用干硬混凝土料封堵密实,封堵环形空间前,必须用压力风将孔口部位混凝土墙面上的泥土及浮尘清理干净。
5) 注浆。分段注浆,管棚注浆按固结管棚周围有限范围内土体设计,浆液扩散半径≥0. 35 m。
4. 3 初期支护
4. 3. 1 格栅钢架
1) 制作。主筋、箍筋等在加工场地内下料并冷弯成形,拼焊在加工房内自行设计的工作台上进行,工作台用钢板加焊钉制成,其上根据不同断面的钢架主筋轮廓放样,按单元划分成钢筋弯曲模型。钢架焊接在 1∶ 1 比例实地放样的胎膜内进行,以达到控制变形的能力。在拼焊好的格栅钢架节段两端,加焊接头板或配对不等边角钢,要求事先已下料、钻设好螺栓孔,与格栅钢架主筋对位准确,焊接牢固。
2) 安装。根据测设位置,各节钢架在掌子面以螺栓连接,上下端螺栓孔对齐,连接板面密贴。安装前清除各节钢架底脚的杂物等,当拱脚( 或墙角) 超挖,不能用土回填,采用钢垫板调整。立起来后,在钢架每侧尽快打设2 根锁脚锚杆,将其锁定; 底部或临时仰拱开挖完后,及时进行底部初期支护或临时仰拱,尽快将钢架封闭成环。安设过程中,当钢架与初喷层之间有较大空隙时,宜每隔 2 m 用混凝土预制块契紧,钢架背后用喷射混凝土填实。检查无误后,焊接纵向连接体系,并内外交错布置。
4. 3. 2 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混凝土施工工艺)
1) 喷头与喷射面呈垂直角度,有钢筋时,角度适当调整; 喷头距离喷射面控制在 0. 8 ~ 1. 2 m,从下往上分片作螺旋往复运动,直到达到喷射厚度; 纵向按蛇行喷射。厚度较大时应采用分层喷射,分层厚度为边墙 7 ~10 cm、拱部 5 ~6 cm; 后喷的一层应在先喷一层的混凝土凝固后进行,若终凝后或间隔 1 h 后喷射,受喷层应用风、水清洗干净。
2) 加水量由有经验的喷射手控制; 在喷射机进料前,先开风,再开水,观察从喷头出来的水是否成雾状,待喷水成雾状时,再开喷射机进行喷射。喷射中,喷射手随时观察喷射面的情况,喷射面出现干斑说明水少了,喷射面出现拉毛说明水大了,只有喷射面上有光泽才说明水适量。
3) 上料人员与喷射手之间的配合也非常关键,若上料一直保持均匀,则喷射手就不用适时调节水量,若上料不均匀,则喷射手就要适时调节用水量。
4. 3. 3 回填注浆
1) 背后注浆管呈梅花形布置,初期支护闭合成一定长度后,即对支护背后压注水泥浆液,注浆压力控制适当。注浆之前,应清理注浆孔。安装好注浆管,保证其畅通。
2) 回填注浆采用砂浆泵,回填注浆压力不宜过高,只要能克服管道阻力和初期支护间空隙阻力即可,压力过高易引起初期支护变形。
3) 注浆顺序: 注浆应由高处向低处,由无水处向有水处依次压注,以利于充填密实,避免浆液被水稀释离析。
4) 注浆结束标准: 当注浆压力稳定上升,达到设计压力并持续稳定 10 min,不进浆或进浆量很少时,即可停止注浆,进行封孔作业。
5) 停浆后,立即关闭孔口阀门,然后拆除和清洗管路,待浆液初凝后,再拆卸注浆管。
5 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的主要施工参数
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区间隧道各断面采用的钢筋网的钢筋直径为 8 mm、间距为 150 mm × 150 mm; 格栅钢架间距为 500 mm; 其他施工参数见表 2。

6 结语
通过对浅埋暗挖矿山( CRD) 法初期支护施工工艺分析,从而指导工程施工,使施工管理突出重点,有效控制施工质量、安全,可对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梦恕.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M]. 合肥: 安肥教育出版社,2004.
[2]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隧道及地铁工程[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