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西安一号线竖井开挖防楼沉降控制措施

发布日期:2016-09-29 22:23

西安一号线竖井开挖防楼沉降控制措施
 
要: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工程地质和水文风险源进行分析,采取了一系列风险源控制措施,包括变形控制、沉降控制及沉降监测,实践证明了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竖井,地面沉降,控制措施
 
1 工程概况
      西安市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 ~ 康复路站区间 1 号竖井为4. 6 m × 6. 0 m 矩形断面,竖井深 25. 74 m。竖井南侧搪瓷厂小区4 号楼与竖井锁口最小净距 4. 2 m,房屋基础为灰土基础,7 层砖混结构。竖井及横通道的开挖对搪瓷厂小区 4 号楼会造成倾斜、沉降等危害。通过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组织施工,保障了楼房不发生倾斜或沉降。竖井及楼房位置见图 1。

2 风险源分析
2. 1 工程地质
      ①-1层杂填土: 主要以房屋回填基础组成,较密实,全场地分布,层厚 0. 5 m ~1. 3 m。①-2层素填土: 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分布具湿陷性,层厚 0. 8 m ~ 2. 4 m,层底深度 1. 5 m ~ 3. 1 m。③-1-1层新黄土: 褐黄色,大孔、虫孔发育,ā1-2= 0. 55 MPa- 1,属高压缩型土,δs2. 0= 0. 001 ~ 0. 082,具湿陷性,层厚 0. 5 m ~ 5. 5 m ,层底深度 3. 0 m ~6. 5 m。③-1-2层饱和软黄土: 褐黄色,大孔、虫孔发育,ā1-2= 0. 52 MPa- 1,属高压缩型土,I =0. 94,软塑,局部流塑,层厚2. 5 m ~10. 3 m,层底深度8. 7 m ~18. 3 m。④-1层老黄土: 褐黄色,具针状孔隙,含少量钙质结核,可塑状态,ā1-2= 0. 26 MPa- 1,属中压缩型土,层厚 3. 3 m ~9. 9 m,层底深度20.3 m ~26.2 m。
2. 2 水文地质
      竖井区域地下水属潜水类型,赋存于上更新统残积古土壤、中更新世风积黄土及冲击粉质粘土等粘性土层。主要含水层为中更新统冲击粉质粘土中 2 层 ~3 层中砂透镜体夹层,分布不连续,该层透水性好,赋水性强。
 
3 风险源控制措施
      根据本工程地理位置、地下水及地质特点,结合西安地铁其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对竖井开挖引起的竖井壁后空洞、土体内部变形引起的楼体沉降、倾斜采取加强竖井支护、设置钻孔灌注隔离桩及竖井开挖严注浆、早封闭技术措施进行防护; 对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楼体不均匀沉降、倾斜采取设置旋喷桩止水帷幕、回灌井、合理组织竖井降水等技术措施进行防护。
3. 1 变形控制
3. 1. 1 竖井支护措施
      1) 设计措施。井口锁口圈梁采用 C25 钢筋混凝土,井身侧壁采用格栅钢架、网喷混凝土支护,格栅间距 50 cm,C25 喷射混凝土厚度 40 cm,辅以φ32 ×3. 5 注浆导管加固土体措施; 竖井采用Ⅰ16 型钢铺底,浇筑 40 cm 厚 C25 混凝土; 横通道采用Ⅰ20a 工字钢钢架、挂网锚喷形式支护,钢架间距 50 cm,横通道与竖井、正洞交界处格栅钢架并排加固。
      2) 施工措施。由于 1 号竖井及横通道周边环境及地质情况的特殊性,竖井及横通道采取短进尺、早封闭、严注浆方式严格控制施工,以防全断面开挖造成掌子面暴露时间过长,引起地面及周边构筑物沉降。
3. 1. 2 钻孔灌注隔离桩措施
      搪瓷厂小区 4 号楼位于竖井南侧,为防止建筑物对竖井产生侧向压力,引起竖井变形,在竖井与建筑物之间紧靠锁口边缘设置隔离桩,隔离桩直径 800 mm,间距 1 200 mm,共 10 根,平均桩长 29. 724 m; 钢筋笼外径 660 mm,采用 Ф25 主筋环向布置 12 根,配以 Ф20 内箍及φ12 螺旋筋外箍进行加工; 桩体采用 C30 商品混凝土整体浇筑。桩顶上部浇筑 0. 8 m ×0. 8 m 钢筋混凝土冠梁连接隔离桩为一整体,共同受力防止土体侧向变形。
3. 1. 3 严注浆、早封闭竖井开挖面措施
      竖井开挖引起的土体内部应力变化,以及渗漏水引起的竖井井壁背后空洞极有可能导致楼体沉降、倾斜,竖井开挖施工中,必须减少竖井南侧开挖面的暴露时间,对井壁及时进行注浆,早封闭、早成环,保证井壁背后土体的密实性。
3. 2 建筑物沉降控制措施
3. 2. 1 优化降水设计
      根据本地段地质特点,1 号竖井及横通道共设置降水井 9 口,直径800 mm,深45 m,竖井设置降水井3 口,横通道设置降水井6 口。
      根据沉降测算,竖井降水引起的地面累计沉降超过 15 cm,但阶段沉降量相对较小,因此,降水分阶段进行,控制水位降落曲线,使之平缓下降,控制总沉降量以减小不均匀沉降。降水分三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水位降落 5 m,第二阶段水位降落 5 m,第三阶段水位降至设计要求。降至阶段控制水位时应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待沉降稳定后再进行下阶段降水。
3. 2. 2 采取回灌井回灌应急措施
      搪瓷厂小区共设置回灌井 7 口,4 号楼区域共设置 4 口,成井直径 600 mm,成井深度 30 m,设置于止水帷幕南侧,由竖井引出输水管路,根据止水帷幕南侧水位变化及楼体沉降监测情况,必要时进行补水回灌。防止地下水位快速下沉引起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
3. 2. 3 合理组织降水施工
      1 号竖井区域地下水位约 7. 5 m,地下水位的下降与抬升直接影响楼体的沉降与倾斜,对楼体安全影响较大,降水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降水方案要求,精细组织降水作业,分三阶段进行降水,合理有效地控制降水深度,及时掌握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以减小降水引起的楼梯不均匀沉降。
      竖井隔离桩、旋喷桩、回灌井布置位置( 见图 2) 。

3. 3 沉降监测
3. 3. 1 沉降监测点布设
      4 号楼共布设建筑物沉降监测点 6 个: 楼体北侧 4 个,楼体南侧 2 个,采用电钻钻眼,将 Ф20 钢筋制作成 L 形,安装后用水泥砂浆填充牢固。沉降监测点布置后应稳固,牢靠。
3. 3. 2 沉降监测方法及频率
      利用就近水准高程点对监测点进行水准观测,施工前须先进行初始值测定并记录,竖井开挖后每天早、晚两次进行沉降观测,计算沉降量、沉降速率及累计沉降量,汇总后将反馈信息报相关人员,以指导现场施工。沉降观测报警值为24 mm,监测累计沉降值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分析沉降原因,商议解决对策。
 
4 结语
      西安市地铁一号线朝阳门站 ~ 康复路站区间 1 号竖井施工及隧道开挖到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各项指标全部控制在安全限制范围内。实践证明,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以上应对措施是可行的,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陈 浩. 崇文门车站过既有线管棚施工及变形分析[J]. 隧道建设,2006( 2) :37-38.
[2] 王海英. 深圳地铁国—老区间重叠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分析[J]. 隧道建设,2007( 7) :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