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月星环球商业中心工程逆作法施工
【摘 要】以亚洲最大的商业中心———上海市月星环球商业中心工程为实例,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该工程采用了分区分块开挖、超深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技术,保证了施工期间相邻的地铁轻轨的安全营运,取得了在周边环境特殊的条件下,超大型地下空间逆作法施工的成功。
【关键词】上海月星环球商业中心工程 逆作法 深基坑 插入比 施工保护
1 工程概况
上海月星环球商业中心工程位于上海普陀区金沙江路北侧、中山北路以东,建设用地面积 66 527 m2。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 166 739 m2,基坑占地面积约为 58 000 m2,整个基坑呈狭长型布置,单边最长达到550 m。该工程为 3 层地下室,裙房部分挖深达到 18 m,主楼区达到 21 m。该工程西邻中山北路高架,东临轨道交通 3、4 号线,南侧与在建中的 13 号线金沙江路车站共墙,属超大、超长、超深基坑,且工程周边环境复杂。

1.1工程地质情况
从本场地各土层的分布规律情况看,除第⑥、⑦层在古河道区变化较大外,其它各土层层位分布较稳定,无明显陡坎。场地南部为古河道区,缺失第⑥层暗绿色硬土层,第⑦层被切割,局部缺失。浅部分布有厚度较大的第②3层粉性土、砂土层,层底埋深一般在 10 m左右,缺失上海地区统编的第③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层。
1.2 地下水
工程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浅部土层的潜水和深部第⑦、⑨、

、

层中的承压水。潜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与地表径流,潜水位埋深随季节、气候等因素而有所变化。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埋深约为 0.8 m~1.60 m,相应绝对高程为 2.27 m~1.30 m。由于承压水含水层水位呈年周期性变化,所以承压水位埋深的变化幅度一般在 3 m ~ 11 m。
2 工程难特点
2.1 超大、超长、超深基坑施工
本工程整个基坑呈狭长型布置,周长约1 200 m,单边最长达到 550 m。基坑开挖面积约 58 000 m2。裙房部分挖深达到 18 m,主楼区达到 21 m,土方量达到 1 100 000 m3。如此超大面积的基坑工程,在一次性开挖和土体卸载后极易造成基坑隆起,对周边环境影响将非常大,其影响范围也将远远大于常规基坑。
2.2 超大面积降水施工
本工程基地内承压水位埋深为地面下9.1 m ~ 10.1 m,开挖深度达18 m,因此第⑦层承压水有突涌的可能。同时由于基坑面积较大,大范围承压水下降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3邻近地铁及高架施工保护
本工程东接凯旋路、轨道交通3、4号线及金沙江路站,规划中的地铁13 号线与轨道交通 3、4 号线在此零转换交汇,西侧为上海城市主干道中山北路和内环高架,周边环境极其复杂。
3 基坑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特点,经过顺逆比较,该工程采用了逆作法施工。逆作法分块施工时,分别采用了以下施工技术来解决上述困难。
3.1 基坑分块施工
本工程基坑为超大、超长基坑,为防止基坑跨中变形过大,影响周边环境及轨道交通3、4 号线的安全,针对基坑特点,我们对基坑进行分区分块划分为 6 个大区,其中Ⅰ~Ⅴ区采用逆作法施工,Ⅵ区采用顺做法施工。各区之间增设中间设置800 mm地下连续墙分隔,并考虑到分隔墙在最不利工况下可能承受2 层土层荷载,其深度为底板面下 6 m。我们在逆作法区域,先将Ⅰ区Ⅱ区、Ⅳ区Ⅴ区形成相对独立的基坑,再对Ⅰ、Ⅱ、Ⅲ、Ⅳ、Ⅴ进行划分成 3~4 个施工流水段,使每个小区面积内以相对平均的工作量组织流水施工。
3.2 取土口布置及场内交通控制技术
出土口布置应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及实际过程中施工需要。本工程裙房施工中,考虑到上下同步施工对取土口的布置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布置过程中分阶段对出土口进行了调整。具体施工情况如下:
因在上部结构施工前的整个场地出土较为便利,挖土深度相对较浅,所以我们将出土口布置面积设为100 m3~150 m3(具体大小根据结构形式来定),并考虑挖机作业半径,取土口布置间距考虑在 35 m~ 50 m。同时,还要根据分区平均布置取土口数量,并在边跨位置留设取土口以方便挖除盆边土。整个开挖阶段要考虑布设取土口 65 个,共计11 620 m3,占总建筑面积约 20%。
在裙房上部结构与地下室同时施工时,由于上部结构一层施工排架对出土的速度有一定限制,施工时应进行合理分区,将挖土区与上部结构一层施工错开,并留有一条主通道保持车流环通。上部结构施工后,结构内只保留 6 个大型取土口。为保证挖机作业空间,取土口一跨范围内上部结构暂缓施工,要待挖土完成后再补全结构,这时出土口数量可减少到 46 个,占总面积的 17.8%。
在挖土施工方面,应根据不同深度的土层选择不同型号的挖机,以达到最快出土的要求。挖深 4 m~6 m时可选用1 m3普通反铲挖机;挖深6 m~ 14 m时可选用加长臂挖机;挖深14 m~ 19 m时可选用伸缩臂挖机;挖深 19 m以下时可根据需要选用吊机或超级伸缩臂挖机。我们根据高峰期出土量的情况,在现场设置了6~10个挖土点,并考虑配置4台伸缩臂挖机及6台普通反铲挖机。
在出土施工方面,由于基坑面积大,单日出土量达到2 000 m3~ 3 000 m3时,可考虑配置100~150 辆 40 t 土方车作为出土运输工具。施工时,上下部分结构与分区分块施工应交错进行,并对车行路线进行合理布置。分块时应对场地内部车行路线进行翻交,以保证地下室挖土车行路线。取土口处部分上部结构应后施工,以保证挖土净空的要求。
3.3分块盆式开挖施工技术
通常在逆作法顶板施工前,先将土方大面积开挖至板底下150 mm左右,然后利用土代模进行逆作顶板结构施工。由于采用土代模施工,明挖土方量很少,大量的土方将在后期进行逆作暗挖,因此挖土效率将大大降低;同时,由于顶板下的模板体系无法在挖土前进行拆除,大量的模板将会因为无法实现周转而造成浪费。
针对本工程为大面积深基坑的开挖施工,为兼顾基坑变形及土方开挖的效率,在进行地下1 层施工时,现行形成环带。我们先利用环带内未施工区域,采用盆式开挖,周边土方保留,中间大部分土方进行明挖的方法,这样一方面能控制基坑变形,另一方面增加了明挖工作量,从而增加了出土效率;再对于不同分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开挖,先挖中心区,再挖盆边土,实现分区下降;在抽条挖土时,3、4 号线承台位置应先行开挖,抽条宽度为 6 m,盆边留土 17 m,单块抽条方量约为1 000 m3。我们根据 1 m3挖机出土方量,同时考虑交通及不确定因素下每台班理论出土约500 m3,因需在 16h 内完成挖土施工,故边跨考虑采用厚为 300 mm配筋垫层进行加固。浇注时,我们采用早强混凝土,24 h 内完成垫层,高架一侧应在 36 h 内完成垫层。
3.4 劲型钢梁逆作法施工技术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梁内劲性钢梁,钢梁为拼接 H型钢,最大钢梁长 15.5 m,质量约 8 t。
由于本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钢结构总质量约 800 t,各施工区域均有布置,涉及面广。逆作法施工挖土以“时空效应”及“抽条挖土”为原则,所以钢结构的施工势必会对挖土的进度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另外,在梁内劲性钢梁安装完毕后再进行钢梁的帮扎,施工工艺繁琐且不易操作。为解决上述难题,我们在现场根据钢梁位置结合挖土工况,对钢梁位置先行进行开挖施工,并按照安装钢管法兰、柱间主钢梁、次梁的顺序,从北到南进行钢梁安装、高强螺栓施工和焊接施工。
3.5 其他相关施工技术的应用
(1)一柱一桩施工技术
本工程桩基为逆作施工阶段一柱一桩的抗压桩设计。逆作法施工共设钢管一柱一桩 671 根,钢管规格为φ550 mm×12 mm、φ630 mm×12 mm两种,长度约23 m。钢管与钢筋笼进行插接时,钢管应锚入工程桩顶3 m。钢管内混凝土等级同桩身混凝土等级一致,都是C50高强度混凝土。施工要求为:钢管平面位置偏差不大于5 cm,钢管安装垂直度不低于1/400。
本工程一柱一桩施工采用机械调垂方式,机械调垂系统主要由传感器、纠正架、调节螺栓等组成。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先在支撑柱上端X和Y方向上分别安装一个传感器,然后将支撑柱固定在纠正架上;支撑柱上要设置2组调节螺栓,每组共4个,两两对称,两组调节螺栓间应有一定的高差,以便形成扭矩;测斜传感器和上下调节螺栓应在东西、南北各设置一组;若支撑柱下端向X正方向偏移,X方向的两个上调节螺栓一松一紧,使支撑柱绕下调节螺栓旋转,当支撑柱进入规定的垂直度范围后,即停止调节螺栓;同理,Y方向通过Y方向的调节螺栓进行调节。
通过现场实际数据表明,机械调垂能有效地将一柱一桩的垂直度控制在1/400 ~ 1/700 之间。
(2)承压水降水施工技术
本工程基坑土质开挖深度范围内分布有较厚的古河道沉积物。该土层黏性大、灵敏度高、含水量大,其中水不易疏干且基坑底面设计标高以下存在第⑦层承压含水层,承压含水层顶面埋深约为地面下 32.0 m,承压含水层厚度为 8.0 m~ 10.0 m。根据计算分析,基坑开挖深度大于 16.72 m时,需要考虑降低承压含水层水位。本工程群楼开挖至 17.40 m时,应降低承压水位到 8.27 m;主楼开挖到 18.40 m时,应降低承压水位到 9.91 m;局部深坑开挖到 20.0 m时,应降低承压水位到12.36 m。
结合本工程地墙深入⑧层 1 m~3 m隔断了承压水层的因素,我们考虑在基坑内布置27 口减压井,其中 2 个主楼区各 2 个。
(3)照明通风施工技术
通风、照明和用电安全是逆作法施工措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方面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对此,我们可以采取预留通风口、专用防水动力照明电线路等手段,并辅以安全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
在浇筑地下室各层楼板时,应按挖土行进路线预先留设通风口。随着地下挖土工作面的推进,当露出通风口后即应及时安装大功率涡流风机,并启动风机向地下施工操作面送风,清新空气向各风口流入,经地下施工操作面再从2 个取土孔中流出,形成空气流通循环,以保证施工作业面的安全。
我们在地下施工动力、照明线路上设置了专用的防水线路,并将其埋设在楼板、梁、柱等结构中。其中,专用的防水电箱应设置在柱上,不得随意挪动。随着地下工作面的推进,自电箱至各电器设备的线路,均需采用双层绝缘电线,并架空铺设在楼板底。施工完毕后,应及时收拢架空线,并切断电箱电源。在整个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各施工操作面上均需设置专职安全巡视员,监护各类安全措施并检查落实。
4 实施效果
目前,本工程基坑已基本完成,上部结构施工也已经开始。从现场实施情况来看,实现分块施工能有效地在确保基坑安全的情况下加快施工进度。同时施工监测数据表明,地表最大沉降差为 - 31.3 mm,高架桥墩仅为 4.2 mm,周边的管线沉降也在控制范围之内,轻轨、高架均运行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