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竖井施工对周边建筑影响及加固措施
摘 要: 竖井施工不可避免扰动地层,引起地铁隧道周边建筑物沉降,影响其安全和正常使用。结合某地铁区间隧道,分析竖井施工引起的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特点、原因及规律。以邻近某建筑为例,提出开挖掌子面进行全断面封闭措施; 隧道内超前深孔帷幕注浆; 隧道台阶法开挖及时进行支护,并向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回填、径向注浆以及地面注浆加固技术措施,对建筑物施工后沉降进行控制,达到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 竖井施工; 周边建筑; 变形; 注浆加固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市区修筑地下工程,尤其是在地面建筑密集、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中心地区,地铁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陷将有可能危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近年来,隧道施工造成的环境影响已成地下工程界的热点问题。
地铁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岩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地层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地表建筑物沉降、倾斜甚至开裂,严重时还将影响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国内外在地铁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评估时有不少文献资料[1 - 3]。文献[4 - 7]介绍了地铁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以及对建筑物采取的保护措施。由于地表建( 构) 筑物密集等工程建设周边环境复杂,因此地层变形控制要求严格是其普遍特点。建筑物是一个地基基础与上部结构密切作用的整体,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其变形敏感性各不相同,变形破坏机制复杂。本文以某地铁区间竖井施工引起的周边建筑物变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周边建筑物的变形规律、原因,进而提出了加固施工措施。
1 工程概况
某地 铁 区 间 隧 道 采 用 矿 山 法 隧 道,在 里 程YDK0 - 386 处设置施工竖井及横通道以实现 土石方外运及设备吊装。施工顺序为: 先施工竖井初衬到井底,凿除洞门,施工横通道完成初衬,即施工矿山法隧道; 待左右隧道完成后,再施工竖井及横通道的二衬。施工竖井直径 7. 0 m,深度 33. 381 m。竖井外围采用双排三重管φ800 旋喷桩加固止水,初衬为厚 300 mm C25 喷射混凝土、格栅钢架、锚杆和锚管。
竖井和区间隧道地层由上而下为人工填土、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见表 1。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地下水位的变化受地形地貌、赋存条件、补给及排泄方式等因素影响,勘察期间揭露地下水位埋深为1. 4 m。由施工前的抽水试验结果和勘察报告的岩土参数建议值可以判定,本竖井所在地层均为弱透水性地层。

2 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影响
隧道施工不可避免地对岩土体产生扰动,引起地层变形,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将造成地表建筑物沉降、倾斜甚至开裂。某地铁区间 50 m 范围内建筑物情况见表 2。为便于统计分析,将受隧道开挖影响相对较小的隔离桩保护区、浅埋区及深埋区建筑群统称为区域建筑群。

2. 1 周边建筑沉降规律分析
为了分析竖井施工过程中,建筑物自身沉降规律、不同基础建筑沉降规律、地下水沉降和地面沉降与建筑沉降的相关性,在竖井周边布置测点,如图 1所示。观测周期、次数确定后,在基坑开挖前测初值,开挖卸载急剧阶段间隔不超过 3 d。根据该工程的工期进度安排,基坑监测时间与基坑施工开始时间为 2007 年 9 月 3 日,并保持监测与施工同步进行。监测结果如图 2、图 3 所示。
由图 2、图 3 可以看出: 1) 竖井开挖周边房屋沉降明显,燕岭大厦 C 栋宿舍靠近竖井的 2 个测点沉降超限,其中 CF1 - 1 点沉降达到 77. 3 mm,CF1 - 2达到 51. 6 mm。2) 从开挖过程来看,竖井开挖前期沉降缓慢; 当开挖到 21 m,即开挖到小于⑥1 - 1层时,沉降速率剧增,燕岭大厦 C 栋宿舍靠近竖井两测点迅速超限; 2008 年 1 月前后,继续开挖到横通道,沉降逐渐放缓; 3 月注浆加固后,建筑抬升明显,一度从 77. 3 mm 减小到 30 mm 控制值以内; 停止注浆以后,隧道开挖又导致沉降速度加剧。3) 从图 3 可以看出,3 种不同基础建筑沉降规律相似,其中人工挖孔桩( 燕岭大厦 C 栋宿舍) 沉降最大,天然基础( 中国农业银行) 次之,预应力管桩( 金燕大厦) 最小。



2. 2 建筑物沉降、地下水沉降及地面沉降对比
从图 4、图 5 可以看出: 1) 施工过程地下水下降严重,SW1 测点最大水位下降了 14 m。地下水沉降与地面建筑沉降规律基本一致,2007 年 9 月 30 号前后竖井开挖到 21 m,开挖至全风化层,渗水量急剧增加; 横通道基本开挖完毕,地下水逐渐回升; 隧道开挖后,地下水位又急剧下降。2) 建筑物沉降时间点过程线与其临近地面沉降点过程线形状基本一致,地面沉降基本能反映邻近建筑物的沉降规律。


2. 3 建筑物沉降原因
燕岭大厦 C 幢宿舍楼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属于端承桩,桩底地层为⑥1 - 1层,当竖井开挖到⑥1 - 1层时,渗水量急剧增加,地下水渗流导致⑥1 - 1强风化层软化,桩底承载力急剧下降,桩基沉降严重; 距竖井不同距离地下水下降不同,因此地层固结沉降也不同,同时由于其上④1层、④2层厚度从建筑物西端向东端逐步变薄,地层对桩的负摩阻力不同,导致上层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
中国农业银行为天然基础,沉降主要是地下水下降导致地层固结引起的,因此其沉降小于燕岭大厦 C 幢宿舍楼。金燕大厦基础为预应力管桩,桩长25 ~ 33 m,虽然地层固结会对其有负摩阻力作用,但其桩底作用在⑧1 - 1层,端承力基本没有损失,因此其沉降最小。
3 建筑物沉降加固技术
因隧道施工过程中地下水的流失会造成燕岭大厦 C 栋的沉降,周围深基坑的开挖和桩基施工,会加快燕岭大厦 C 栋的沉降速率。建议双方错开时间段分别进行施工,确保封闭注浆的止水效果。为此,需对燕岭大厦 C 栋宿舍楼( A006) 采取保护措施。
1) 开挖掌子面进行全断面封闭。 采用φ22 格栅钢架加φ6. 5 钢筋网片和 C25 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及时成环,预留注浆管,进行初支背后回填注浆。在横通道侧壁与台阶底板处,45°设置φ42 注浆管,L = 2. 5 m,纵向间距 0. 5 m,采用双液浆进行深层注浆止水,严格控制初支背后土体水的流失。
2) 隧道内超前深孔帷幕注浆。 隧道全断面采用超前 袖 阀 管,后 退 式 分 段 注 浆,每 段 注 浆 长 度2 m。当围岩较差不易成孔时,采用前进式分段注浆,每段注浆长度 3. 0 m。注浆顺序应先外后内,施工时应逐个成孔、逐个注浆( 袖阀管注浆见图 6) 。

a. 在洞内实施超前袖阀管φ108 预注浆。 一是沿隧道 开 挖 轮 廓 线 环 向 间 距 2 000 mm,外 插 角3. 5°,长度为 15 m,搭接 3. 0 m 布置; 二是沿隧道轴线,由外向里内插法确定注浆管角度,全断面布置,直到通过燕岭大厦 C 栋后 10 m 或进入⑨地层的位置为止。
b. 浆液用 P·O32. 5 水泥拌制,浆液由稀到浓,水灰比为 1. 5∶ 1 ~ 0. 5∶ 1,当浆液太浓时,掺 0. 3% ~0. 5% 的减水剂。注浆压力 ( 为注浆孔口压力 ) 初步定为 3. 0 ~ 5. 0 MPa,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注浆量的确定: 注浆系数暂定,孔隙率 5% 、填充率 0. 6、损失率 0. 2。
c. 注浆终止标准。 注浆孔口压力达到 3. 0 ~5. 0 MPa,并 持 续 注 浆 10 min,进 浆 量 小 于2 m3/ min,出水口水量小于 0. 1 m3/ min 可终止注浆。全断面终止注浆出水量小于 10 m3/ h。
d. 注浆后应用清水及时清孔,便于下次使用。
e. 隧道洞门处利用横通道格栅钢架加模筑厚0. 5 m C25 混凝土,作为注浆时的止浆墙,并架设对口撑,防止注浆压力较大时止浆墙变形。止浆墙混凝土施工前应预埋 117 mm 孔口管,并伸出止浆墙外 15 cm,孔口管预埋位置及角度应满足技术交底要求。
孔口管采用麻丝和锚固剂对孔口管和孔壁的间隙实施封闭。孔口管安装前,管壁紧裹一层麻丝,在孔内填塞满锚固剂,然后利用钻孔机将孔口管旋转推入孔内,锚固剂在孔口管的挤压和麻丝的摩擦下均匀、密实地分布在管壁与孔壁的间隙内,达到封闭的目的。
下一阶段注浆根据前段施工情况确定,利用预留 3. 0 m 加固体作为止浆墙,同样采用袖阀管进行全断面注浆。
3) 在隧道开挖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台阶法开挖,及时进行支护并向初期支护背后注浆回填及径向注浆。
a. 上台阶开挖后,按设计进行支护并加临时仰拱格栅钢架,闭合成环,及时喷射 C25 混凝土进行封闭,强度满足要求后进行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
注浆管采用 L =0. 5 m,φ42 的普通钢管制作。浆液采用配合比 1∶ 1的水泥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 3 ~0. 5 MPa。钢管焊在格栅钢架上,喷射混凝土时管口用编织袋或棉纱堵塞,防止混凝土进入注浆管。
b. 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后,进行围岩深层径向注浆,纵向、环向 1. 5 m × 1. 5 m 梅花形布置,长度L = 3. 0 m,采用φ42 普通钢花管。 浆液采用普通P·O32. 5水泥,水灰比为 0. 8 ∶ 1,注浆压力 ( 孔口 )0. 5 ~ 1. 0 MPa。隧道径向注浆管布置如图 7 所示。

c. 下台阶开挖时尽量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施工,遇到⑧1 - 1地层开挖困难时,采用微差爆破施工技术进行施工,并满足爆破施工要求。开挖后及时完成全断面格栅钢架封闭成环,并进行下断面初期支护背后回填注浆和径向注浆。
d. 地下水主要来自 ⑦1 - 1强风化层和⑧1 - 1中风化层之间,同时受高水位的影响,水量较大并有一定的水压力,因此,施工时加强对此处的注浆控制。
e. 隧道注浆后,地下水位会有一定的上升,施工竖井周围出现渗漏时,用小型手持式注浆机进行注浆堵漏。
4) 地面注浆加固。地铁隧道通过范围内,在燕岭大厦 C 栋周边设置双排袖阀管,间距 3. 0 m,排距2. 0 m,对燕岭大厦 C 栋的桩基持力层进行注浆加固,采用跟进式注浆。当沉降 0. 2 mm/d 或累计沉降 2 mm/d 时,进行注浆。注浆加固见图 8。
注浆孔分为 A、B 孔,注浆时先注 A 孔,注浆压力 0. 5 ~ 1. 0 MPa; 后 注 B 孔,注 浆 压 力 1. 5 ~2. 5 MPa,尽量一次注浆到位。

5) 监 测。
a. 加强对地面及建筑物的下沉、建筑物水平位移的监测频率,每日进行 2 次。及时掌握建筑物的变化情况,分析产生下沉或位移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b. 加强隧道内拱顶沉降及竖井、隧道洞内收敛监测,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数据变化异常时,查明原因,采取对应措施。
c. 加强水位监测,每天对抽水量进行测量、记录。掌握水量的变化是否控制在预计的范围,并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水位下降时,加强洞内及地面的堵水措施。
通过对加固进行监测( 结果从略) 结果表明: 采用上述加固措施,周边建筑物的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得竖井得以安全、顺利地施工。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某地铁区间竖井施工引起的周边建筑物的变形特点、原因及规律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 竖井施工,导致邻近建筑沉降严重超限,但通过注浆加固,建筑回升明显。因此采取适当加固措施可适当放宽规范对建筑控制值。2) 当建筑基础为人工挖孔桩,且由于失水桩底沉降损失严重时,其沉降反而大于天然基础,但当桩基础端承力损失不大时,其沉降小于天然基础。3) 所提出的加固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周边建筑物沉降。
参考文献
[1] 王梦恕. 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通论[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2] Attewell P B. Soil Movements Induced by Tunnel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Pipelines and Structures[M]. New York: Glawsgow,Blackie,1986.
[3] 张顶立. 城市地铁施工的环境安全风险管理[J]. 土木工程学报,2005,38( 增刊) : 5 - 9.
[4] 陶禹. 地铁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及控制[J]. 铁道勘测与设计,2004,135( 3) : 70 - 72.
[5] 骆建军,张顶立,王梦恕,等. 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管理[J]. 岩土力学,2007( 7) : 83 - 87.
[6] 范德伟,李大勇,张学臣. 地铁隧道开挖引起临近地下管线竖向位移及内力分析[J]. 工业建筑,2009,39( 9) : 85 - 89.
[7] 张顶立,李鹏飞,侯艳娟,等. 城市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群的影响分析及其对策[J]. 岩土工程学报,2010,32( 2) : 296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