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某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注浆加固及开挖施工

发布日期:2016-11-02 22:17

 
要:介绍某地铁隧道正线联络通道砂层断面暗挖法施工过程中,在“连续墙+搅拌桩”地面加固方案实施后,采取隧道内水平注浆方式对含水砂层进行二次加固,效果良好,保证了联络通道开挖施工的安全。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通道;砂层;注浆加固;开挖
 
1工程概况
      某地铁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其联络通道位于重要国道下方。通道位置地层从上往下依次主要为;〈1〉人工填土层、〈4-1〉冲积-洪积土层、〈3-1〉粉细砂层、〈3-2〉中粗砂层、 〈3-3〉砾砂层(局部缺失)、〈5-2〉碎屑岩残积层(局部缺失)、〈6〉碎屑岩石全风化层、〈7〉碎屑岩石强风化层、〈8〉碎屑岩石中风化层。通道洞顶为〈3-1〉粉细砂、〈4-1〉冲积-洪积土层,洞身为〈3-2〉中粗砂及〈3-3〉砾砂,砂层渗透系数约30m d,通道右前方约30m处及左前方约45m处各有1处鱼塘,水源补给充足。
      本通道按照“新奥法”原理Ⅴ级围岩设计,开挖采用短台阶分步开挖法。由于洞身及顶部砂层自稳能力差,开挖时易流砂甚至塌方,施工风险较大。联络通道所在土层地质剖面如图1所示。

2联络通道地面加固情况
      2008年9月对联络通道进行了地面加固,加固方式为四周采用素混凝土连续墙,内部采用密排咬合搅拌桩,加固体平面尺寸为24.0m×10.5m。连续墙厚度800mm,加固深度为现地面以下16.6m,进入〈8〉地层1m;搅拌桩为 φ500,咬合 100mm,加固深度为现地面以下13.6m,桩端进入〈7〉地层1m,连续墙相邻槽段接缝处止水旋喷桩为φ600,如图 2。 抽芯检测结果表明,搅拌桩加固有效深度仅10.2m,砂层段加固效果不理想。
 
3联络通道隧道内注浆止水加固
      由于地面环境所限,无法从地面重新加固砂层,因此考虑从隧道内水平注浆对松散含水砂层进行二次加固,通过注浆达到隔断地下水、改良土体的目的。注浆区域为联络通道前后各5环管片(每环宽1.5m)范围,利用管片预留注浆孔及吊装孔实施。注浆分为3个阶段进行。
3.1 [第1阶段]管片吊装孔注浆
      打开管片吊装孔(K块除外),并打穿砂浆层,注水泥浆(普通P32.5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8 ∶ 1),对管片与连续墙、管片与开挖范围可能存在的地下水通道进行充填封堵,管片注浆范围为联络通道中心线两侧各5环管片。注浆时,首先对与连续墙接触的4环管片注双液浆,封堵管片与连续墙之间的空隙,再采取由两端向中间的注浆顺序对剩余管片注单液浆。注浆压力不超过0.4MPa,防止管片产生错台、裂缝等质量缺陷。管片注浆范围如图3所示。

3.2 [第2阶段]管片外侧地层小导管加固
      利用管片吊装孔打入带孔小导管,然后通过小导管向管片外侧砂层进行加固。小导管注浆采用φ 25(减小对管片影响),L=3~5m,壁厚2.25mm的普通焊接钢管,一端封闭制成锥状,小导管中部钻φ6@100梅花形布置小孔。为增强对砂层的加固效果,在通道侧管片吊装孔间增加3条小导管进行加密。小导管注浆采用水泥浆(普通P32.5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8 ∶ 1),注浆压力不大于0.8MPa,施工时要对照管片配筋图,尽量避开管片钢筋,减小对管片的损伤。
3.3 [第3阶段]通道开挖范围注浆
      沿联络通道开挖轮廓线施做 φ42、L=5m 小管棚(环向间距300mm),并利用小导管对开挖轮廓周边土体加固。开挖轮廓线周边孔位布置如图4所示。注浆采用双液浆,水泥∶水=1 ∶ 1(质量比),水玻璃∶水=1 ∶ 2(体积比),水玻璃溶液∶水泥浆=1 ∶ 1,注浆压力不大于0.8MPa。

4预埋泄水管施工
      为保证联络通道开挖的安全,在加固完成后,从右线在开挖面底部两侧往左线打入2根φ108 钢管作为泄水管,管长9m,管上开间距20cm的梅花型布置的小孔,以便在通道开挖前对连续墙加固区域内进行降水。
 
5联络通道开挖
      联络通道注浆止水施工完成后,在开洞范围打探孔对加固效果及地下水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在右线隧道利用降水管对加固区域降水。联络通道洞身处在全断面砂层中,埋深约10.5m,隧道开挖采用前进式注浆,短台阶分步开挖法,开挖循环初定为1m,开洞后可根据土体稳定情况进行调整。
      根据设计要求,开挖时要超前进行小导管支护,小导管环向间距0.25m,纵向间距2.0m,外插角10°,在拱顶150°范围内布置。由于本通道所处地层为砂层,为保证开挖安全,结合设计采用前进式注浆对整个断面进行加固,注浆管布置如图5所示。

      开挖采用人工配合风镐进行,每次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作业。在开挖施工时,不得超循环进尺开挖,以保证施工安全,同时根据围岩类别,拱顶预留沉降变形量3~5cm。因联络通道洞身长度短,作业空间受限,人工加小型设备出土,挖出土方装编织袋,人工运出洞口后通过盾构隧道运输列车运 走。
      由于开挖断面较小,考虑初期支护及洞周收敛的需要,开挖断面宜在设计轮廓线外放宽50mm,确保二衬净空尺寸。开挖边线处预留30~50cm人工开挖、修整,保证开挖轮廓线圆顺,开挖面平整。具体的联络通道开挖步骤如图6。

      在隧道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欠挖,特别是在拱角、底板及墙角以上严禁欠挖。隧道超挖控制在施工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拱部平均超挖在15cm内,边墙、仰拱、隧底平均超挖在10cm内,对于正常的超挖采用与锚喷支护结构相同的混凝土进行回填,对于非正常的大范围内的超挖,采用浆砌片石回填。
 
6结束语
      本联络通道实际开挖后,整个掌子面非常稳定,未发生任何流水流砂险情,证明了整个注浆及开挖过程的合理性。在地下丰富的含水砂层进行暗挖法作业,施工风险极大,为了保证掌子面砂土层的改良效果,确保开挖安全,大多数情况下都通过地面加固的方案。当地面加固措施无法实施时,通过隧道内水平注浆的方式进行暗挖作业也是一种可行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