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与已有公路重叠区域施工现场安全技术

发布日期:2017-02-09 21:52

与已有公路重叠区域施工现场安全技术
 
【摘  要】 现在我国的地铁工程项目已经在多个城市开工,地铁施工中很多地方需要穿过居民区与已有公路重叠,这些地方人流车辆密集,如何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成为地铁施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当前与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最常见的盖挖法为基础,探讨与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现场安全控制技术,以期对地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地铁施工; 安全管理; 安全技术
 
      现在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阻碍,但是城市中的土地是有限的,并且如果对城市交通进行大规模改造的话,耗费的成本非常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在各大中心城市提出建设地铁的建议,这是因为地铁是在现有的城市交通系统基础上进行建设的,它具有节省土地、减少噪音、减少干扰、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运输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很多城市都把地铁作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地铁的施工建设非常复杂,并且施工地点几乎都是在人流车辆比较密集的区域,这无形之中给施工中安全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如何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成为城市规划建设者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1 区分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现场主要危险源
      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现场主要危险源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现场中的危险源很多,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需要我们具体分析,才能确定这些危险源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上所产生的作用。笔者根据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现场状况,以及已有的地铁施工案例中经验,以危险源在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将这些危险源分为两类:
1. 1 可发生能量意外的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
      能量意外释放论认为: 伤亡事故的发生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所引起,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1。在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有很多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和危险物质产生,如施工过程中的物体落下、抛出、破裂等等,这些可能会对施工地点周围的人身健康和财产造成损害。根据地铁施工的特点,以及已有公路重叠区域环境特点笔者将第一类危险源总结如表 1。

1. 2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
      在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现场第二类危险源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能量,所使用能量在施工过程中流动、转换成各种有用功,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约束能力运动以后,因为防范措施意外失效或者遭到破坏而产生的各种危险源。通常来讲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人、物、环境。这里,人的因素主要是指人的一些不安全行为,如施工过程中的违章行为、操作失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危险; 物的因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在地铁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机械用油方在明火区域,氧气瓶置放不符合规定等等;环境因素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的环境: 温度、湿度、照明、粉尘、通风换气、噪声和振动等物理环境,以及施工企业和施工周围社会环境。
      由于对危险源的分析、评估和消除,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安全管理全过程,因而管理人员不但熟悉了生产流程,也不断提高了管理水平。识别过程使危险因素时时处于监控之中,也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管理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健康发展[2]。这样能够针对危险源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伤亡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地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2 因果图分析法对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安全的解析
      因果图分析法又叫鱼骨分析法,其基本的含义问题的特性总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我们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这些因素,并将它们与特性值一起,按相互关联性整理而成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并标出重要因素的图形就叫特性要因图。因其形状如鱼骨,所以又叫鱼骨图( 以下称鱼骨图) ,它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方法3。在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要想找到预防和纠正措施,必须从上面的分析的危险源入手,从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事故的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进行详细的分析,从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找到可能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与前面分析的危险源相对应,并对危险源进行逐一分析,找到能够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笔者通过确定所分析的队形,采用穷举法找到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的事故原因,按照因果图分析法的要求整理如图 1。

3 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现场安全控制措施
      通过上面的因果图分析法可以明显看出来在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现场当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源,以及可能引起风险的因素。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3. 1 构建现场安全视觉识别( SVI) 系统
      现在地铁对很多市民来说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在施工过程中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观的人很多,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现场安全管理的难度。并且在地铁施工当中,施工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农民工由于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较差,因此在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当中人的因素无形之中被放大,围绕人的因素构建安全视觉识别( SVI) 系统非常有必要。安全视觉识别( Safety Vision Identity 缩写为 SVI) 系统是基于视觉识别( VI) 系统提出来的,它传播的是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信息、安全视觉效果等4。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辨识地铁施工现场危险源,并将辨识情况交给监理部门或业主评议,确定需要进行视觉安全识别的危险源; 第二,按照国家标准“安全色( GB2893 - 2001) ”设置的统一标志,制作统一的栏杆和安全标识牌,安放在施工现场,如坑边、起重机械上、大型变电器上等; 第三,在施工现场监理总的危险源识别表,并施工区域内的警示牌含义明确予以说明,并安排专人负责维护和宣传; 第四,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区域设计隔离带货隔离墙; 第五,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佩戴统一颜色安全帽; 第六,积极劝阻、制止进入施工区域的人或激动车辆。
3. 2 构建第三方监测体系
      第三方监测是在地铁施工前期,以招、投标的形式或直接委托产生,是地铁建设独立责任主体之一,独立于设计、施工和监理,由业主直接管理,单独核算、单独考核,依据相应监测规程和条款,对地铁施工影响区域内的地面、道路、管网、重要建构筑物等进行沉降、水平位移等监测,为业主提供及时、可靠的监测数据和信息,并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或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预报5。在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中的第三方监测中,应该围绕施工现场外侧 30 m 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地表道路和施工地质,监测的内容包括: 周围建筑物的沉降、裂缝、倾斜的情况监测、施工现场的水位监测、重叠区域立交桥路基或桥墩沉降和倾斜监测、地下管线沉降位移监测。另外在选择监测点位布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地形、环境、地质条件,监测面的疏密程度要与施工地点的危险源数量相适应,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满足监测精度的要求,一般来说建筑物的监测点为 4 ~ 6个,地表道路应该每 40 m 设置一个监测点,地下管道应该每个 30 m 设置一个,监测点越密集监测的效果就越好。
      总之,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现场施环境的复杂性,给现场安全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强化已有公路重叠区域地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地铁工程的顺利竣工。
 
[1] 佚名. 能量意外释放论[EB/OL]. http: / /www. anquan. com. cn/Article / Class103 / Class110 /200608 /43931. html
[2] 李毅中. 谈谈我国的安全生产问题[EB/OL]. http: / /www. chinasafety. gov. cn /
[3] 百度百科. http: / /baike. baidu. com/view/532762. htm? fromTaglist
[4] 刘德辉. SVI 从视觉认知到行为认知[J]. 现代职业安全,2004( 10)
[5] 王华伟. 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