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应用
摘 要:为了使城市空间安全健康发展,必须节约城市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所以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应用日益成为最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城市空间 可持续发展 地下空间 开发 应用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对如今的城市提出种种看法和见解,试图找出一种更加适合人类生活发展的方式,因此人们逐步的去探索,进一步来改变城市,使其健康有序的地发展,在我国土地资源匮乏的宏观背景下,节省城市用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地下空间的概念
地下空间是指属于地表以下,主要针对建筑方面来说的以一个名词,它的范围很广,比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地铁、矿井、军事、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间,在二十一世纪,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同时地上空间越来越紧迫,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地下空间是人类发展的一个方向。
二、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应用途径
(1)结合地铁建设修建集商业、娱乐、地铁换乘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地下综合体。
(2)在市区交通拥挤的道路交叉口,以修建过街地道为主,兼有商业和文娱设施的地下人行道系统。
(3)站前广场的独立地下商场和车库。
(4)在历史名城和城市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区,为保护地面传统风貌和自然景观不受破坏而修建的地下空间。
(5)高层建筑的地下室。
三、地下空间利用的优势与不足
城市的地下应用,如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考虑的,而能源供给地下交通等主要考虑安全便利和解决地上交通压力等便利条件建立的,这些方便条件的建立使城市的拥挤得到了有力的改善。
(一)优势为缓解城市发展存在的各种潜在的矛盾
城市化的发展日益造成中国出现“城市综合症”。最突出的表现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
(1) 缓解城市交通
交通属于城市发展的最关键问题。交通拥挤,行车速度缓慢已经成为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交通阻塞的关键在于城市道路面积中的比例以及人均道路面积太低,每公里道路汽车拥有量太大。道路的扩大远远跟不上车辆增长的步伐,这是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避免的。所以城市交通拥挤是必然的,只有另谋出路。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当前城市环境急剧恶化,大气污染日趋加重,全国500多座城市,大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不到1%。建筑空间拥挤、城市绿化减少也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的开发使用于园林绿化的绿地和开敞空间逐渐减少,据1990年统计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仅为2.29平方米。
改善城市的环境减少城市大气污染,除了发展地铁、轻轨等使用电能的公共交通网,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外,还要改善燃料能源结构,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代替燃煤,以消除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污染源,变分散供热为集中供热。为此要建设规模庞大的地下管网,更重要的是还要加强城市绿化。
(3) 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地下空间对抗灾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风暴、地面火灾等有较强的防御能力,提供防灾的躲避空间、贮存物资、紧急用水以及安全通道。如日本,许多地下建筑都在防灾范围之中。
(二)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整体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发展战略和全面规划。
(2)管理机构条块分割,形不成合力。
(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无法可依。
(4)固有观念和认识误区影响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积极性。
(5)没有广开渠道、多种形式解决资金来源。
(6)平战结合处理不当,影响了地下空间开发的积极性。
(7)已开发利用的地下空间功能较为单一,不同类型设施的开发比例不平衡。
(8)地下空间的开发缺乏建筑师的参与。
四、国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从1963年英国伦敦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开始,国外地下空间发展已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外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从大型建筑物向地下的自然延伸发展到复杂的综合体(地下街)再到地下城(与地下快速轨道系统相结合的地下街系统),地下建筑在旧城的改造以及再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地下市政设施也从地下供、排水管网发展到地下大型供水系统,地下大型能源供应系统,地下大型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地下生活垃圾的清除、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地下综合管线廊道(共同沟)。
五、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始于防备空袭而建造的人民防空工程。据1985年统计,平战结合开发利用的人防工程达数千万平方米,年产值和营业总额110多亿元,上缴国家利税5亿多元,超过中央财政每年对人防建设的投入。在城市交通改善方面,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挥了积极地作用。目前我国地铁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地铁总运营长度近 80Km,其中北京 39.7km、上海 14.4km、天津 7.4km、广州18km,每年运送乘客达到5.4亿人次。我国目前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存在两种途径:一是旧有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改造和利用,二是新城市地下空间,后者更具有发展潜力。
六、展望
城市的发展历史表明,要想使城市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行,就应该放弃大兴土木,退耕还林,回归城市的本色,减少嘈杂污染,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房屋等修建用地,把更多的公共生活由地上转移到地下,使我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安全有序地进行,不但能够减少城市拥挤的压力还能还原以往绿色。
参考文献:
[1]钱七虎;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地下空间;1998年02期
[2]刘湘,祝文君;城市地下空间的自然资源学基础及其评估[J];地下空间;2004年04期
[3]习仲伟;我国交通隧道工程及施工技术进展[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