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广州地铁某车站位于岩溶地区,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由于该车站中段有高压线横跨,在高压线无法迁改的条件下,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必须满足其限高要求。由此,提出了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 排桩的挡土止水方案,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经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安全、可靠、有效,对于在类似环境及地质条件下基坑支护设计与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素混凝土连续墙 排桩 袖阀管注浆 限高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某车站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上,为地下 2 层岛式站台车站,覆土厚度约 2.0 m~2.3 m,标准段基坑开挖深度约为 15.3 m。车站全长 476.2 m,标准段宽18.7 m,车站主体结构采用双层双跨矩形框架结构。距离清布车站主体结构北侧外边墙约 15 m处有高压电塔,高压电缆线离地高度约 16 m,横跨穿过基坑,对围护结构连续墙施工有较大影响(图 1、图 2)。

高压线位于车站中段,场区地下水丰富,赋存于弱透水地层,埋深约 1.5 m。地质主要有如下特点:(1)场地冲洪砂层分布广泛,厚度较大(最大厚度约 13 m);(2)车站中段岩面上覆盖有黏土层,但强度较低;(3)灰岩岩面起伏很大,与车站底板距离约 7 m~17 m,岩溶发育,溶土洞分布普遍;(4)车站底板主要位于中粗砂层、砾砂、可塑及硬塑状粉质黏土层上,中粗砂层直接由底板贯通至灰岩面,而且与溶洞存在水力联系。
2 原围护方案实施的困难
原设计围护结构方案为:(1) 采用厚 800 mm的地下连续墙,连续墙要求嵌入微风化灰岩 1.5 m;(2)地下连续墙分幅间采用工字钢接头;(3) 工字钢接头外侧设 3 根高压旋喷桩止水(图 3)。

按现有图纸,围护结构所处场区砂层厚,根据所在位置纵剖面可知,上述范围地下连续墙的深度达 25 m。
经调查:现有液压抓斗工作扒杆顶点至工作地面最小高度为 19 m;80 t、100 t 履带吊机只计基本臂, 最小高度分别为 16 m、18 m;地下连续墙须入岩,采用冲孔桩架,桩架顶到工作地面标准工作净高为 7.5 m;单管旋喷桩桩机最高机身含接管长度 7 m。另外,工作设备至最近的高压线安全距离还要求不小于 3 m。
从上述设备正常工作对净空的需求和场地现状情况对比照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如下:
(1)在高压线下不能正常使用抓斗成槽;
(2)在高压线下不能正常使用大型吊机作业,所以在高压线下将钢筋网分段在槽孔上连接的方法也不可行;
(3)在高压线下可以正常使用冲孔桩机作业。
可见,在本站横跨车站的高压线下,不能按常规的作法组织围护结构 -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为此,根据我司多年从事深基坑施工的成熟经验,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两个思路:
(1)高压线跨车站基坑跨段,采用下地、在车站基坑上方悬吊通过。工程完工后,再恢复跨越。采用这个处理方法,将涉及到当地供电部门、相应用电用户等等,影响面广、迁改周期长、总体费用高,只能当作是备用的无奈之选。
(2)在前面所述各种限制条件下,采用可行的施工工艺和机械设备,有针对性地调整设计方案。
3 围护结构的优化设计
根据我司对本场区情况的具体分析研究,决定采用φ1 000 mm排桩 + 桩后 800 mm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方案,避免高压线的迁改,见图 4。

排桩按水土压力进行配筋和嵌固深度的计算,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起到纯止水的作用,因此,素混凝土连续墙要求进入不透水层 1 m以上。为便于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接头施工及确保其止水效果,我们采用 C10 超低标号水下混凝土作为墙身混凝土。
4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及措施
4.1 施工顺序及方法
施工顺序为:高压线影响范围之外的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φ1 000 mm@1 200 mm 排桩施工,跳桩施工,桩深按原设计进入不透水层或岩层→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排桩施工方法为:采用冲孔桩机成孔,钢筋笼分成 3 段吊装,在井孔上进行焊接连接,使用挖掘机和桩架配合安装。因不需使用大型吊机,安全施工有保证。
素混凝土连续墙施工方法:完成排桩混凝土浇筑后,采用冲孔桩机成孔,方锤修孔。先施工一序墙,一序槽接口端采用方锤修平顺,清孔后灌注水下混凝土;再施工二序墙,二序槽清孔前,先用方锤冲修接口,后用冲锤刷冲刷接头;完成二序槽混凝土灌注 3 d 后,以槽缝为中线,采用冲孔工艺,重新冲击成孔、浇水下混凝土成桩,形成与一、二序槽段接触界面良好的素混凝土接缝桩,见图 5。

4.2 地下地下连续墙与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接口止水
把接口部位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一字形槽段改为 Z字形槽段,形成异形接口槽段。采用常规方法施工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接口部位预留工字钢接头。在受高压线影响的场区,采用冲击成孔法施工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并完成素混凝土与接口槽段的连接。
4.3 防止桩、墙之间水土流失的技术措施
桩、墙之间的三角位为原状土层,基坑土方开挖后,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容易流失。由于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不能承受拉应力,因此该原状土层的流失有可能导致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开裂,造成止水失效。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1) 在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成槽后,采用侧面带钢丝刷的特制方锤,对紧贴地下连续墙一侧的桩身进行清刷,确保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与桩身的密贴;
(2)对三角位原状土进行袖阀管注浆加固,将原状土用水泥浆固结,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见图 6。

5 实施效果
采用排桩 + 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很好地解决了在限高条件下的施工难题。该方案有机结合了两种支护形式,完全达到了二合一的挡土止水效果。
(1)施工可行。在 16 m限高条件下,采用冲孔桩机及挖掘机完成围护结构的施工,并采用接头桩作为素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接头是可行的。
(2)开挖后,桩缝无明显的渗漏水现象,三角位土体胶结良好。
(3)整个基坑基底工作面干爽,没有出现地下水绕流现象。
(4)在排桩、地下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任何槽孔塌方事故。同时,根据第三方监测数据,在地下连续墙和基坑施工过程中,路面下沉不超过 8 mm、墙体变形最大不超过 12 mm,均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确保了周边的交通正常运行。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120- 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赵志缙.简明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