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毗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发布日期:2012-04-19 19:07

毗邻既有地铁隧道的深基坑施工技术
 
【摘  要】在广州市轨交 9 号线与 3 号线平行换乘的高增站施工中,由于 9 号线基坑与既有 3 号线盾构隧道的水平距离仅有3.8 m。为了确保 3 号线隧道的稳定以及正常运营,在其深基坑施工中,采取了旋喷桩加固、地下连续墙、分段对称开挖的保护措施。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施工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关键词】毗邻既有车站 旋喷桩 深基坑 地下连续墙 对称开挖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 9 号线高增站为 9 号线和 3 号线的换乘站,与运营中的 3 号线高增站平行换乘,基坑与 3 号线高增站平行布置。9 号线高增站为地下 1 层结构。基坑开挖长度约 558 m,宽度为 11.8 m~20.0 m,深度为 10.891 m~11.091 m。车站起讫里程为 YDK19+562.546~YDK20+121.496。围护结构采用厚 800 mm的地下连续墙 +(混凝土、钢管)支撑的形式,第 1 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撑,第 2 道采用钢管支撑。盾构管片与基坑紧邻,与地下连续墙的净距只有 3.8 m;立面上,盾构管片底较明挖隧道基底高 88 cm;盾构管片顶部距地面高度为 5 m。管片底部位砂层、管身范围为黏土层或砂层。具体见图 1、图 2。

2 地质情况
      分布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覆盖层、上更新世冲洪积层、残积土层以及下第三系布心组(E2b)及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的泥质粉砂岩,覆盖层厚度约为 15 m,地基土以含泥粉细砂、含泥中粗砂、含泥砾砂、粉质黏土等,土性较复杂,透水性中等~强,揭露基岩面较为平缓。地层从上而下可分为:①杂填土,③- 1粉细砂,③- 2中粗砂,③- 3砾砂,4N- 3 粉质黏土,5N- 2 粉质黏土,⑥岩石全风化带,⑦岩石强风化带,⑧岩石中风化带,⑨岩石微风化带。该地区地下水丰富,赋存于砂砾地层,埋深约 1.5 m。
 
3 主要施工控制技术
3.1 连续墙保护技术
      为确保轨交 3 号线隧道的安全,首先要保证围护结构施工的安全和基坑施工的安全,因此,本车站的深基坑方案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本基坑支护采用厚 800 mm的地下连续墙 +1 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和 1 道钢管支撑的形式,对于 3 号线隧道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是对其最好的保护。
      (1)连续墙成槽施工技术措施
      ① 合理划分槽段,将槽段宽度控制在 5 m左右,有利于槽壁稳定及钻抓施工。
      ② 采用冲孔桩机冲导向孔,液压抓斗抓槽,最后方锤修槽的工艺进行施工。
      ③ 每幅槽段采用 3 个导向孔控制整个槽段的垂直度。导向孔采用 8 t 机进行冲击成孔,并每进尺 5 m,就校正一次槽孔的垂直度。如图 3 所示。

      ④ 在抓槽过程中,每完成 5 m深度检测一次槽孔垂直度,并及时修正。
      ⑤ 清孔采用泥浆循环结合真空吸泥方法:先用配置好的优质泥浆置换槽内泥浆,再用 12 m3的高压空气通过插入槽底的吸泥管形成负压将孔底泥渣清除。
      (2)泥浆控制措施
      由于地下连续墙穿越的砂层较厚,泥浆性能的优劣对维持槽壁稳定性来说极为重要。泥浆制备选用优质黄黏土,新配置的泥浆比重控制在 1.35 左右。配置时,黄土与水的掺入量见表 1。

      新制备泥浆搅拌均匀后,须取样进行试验,检测泥浆比重及黏度指标。若检测结果不符合规范要求,则应通过加水或黄土进行泥浆比重修正,通过添加烧碱进行泥浆黏度修正,待其性能全部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泥浆液面应保持在地下水位以上 0.5 m,以减少地面荷载对导墙及槽壁影响。
      我们采用冲孔 + 抓槽的方式进行成孔。低垂密击,让槽壁有充分的时间形成泥皮,确保槽壁稳定。
      (3)连续墙接头处理技术
      按设计要求,在地下连续墙接缝外侧,应设置 3 根相互咬合的旋喷桩进行止水,以确保接头止水的万无一失。我司根据地下连续墙钢板接头及素混凝土连续墙的接头位置特点,缝的浇筑质量较差的位置应在工字钢接头靠二期槽段的一侧,为此,旋喷桩止水群桩的中心位置设在了接头钢板中心往二期槽段方向 300 mm处,并加强为 4 根,间距加密。同时考虑到 4 根桩所形成的空位,还在该空位进行双液浆注浆止水,见图 4。

      施工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来确保接头旋喷桩止水的止水效果:
      ① 旋喷桩施工时,先用地质钻机以 φ100 mm进行成孔,成孔过程采用泥浆护壁,必要时采用刚套管,避免埋钻杆;
      ② 旋喷桩水泥为 32.5R,每米用量 250 kg,水灰比为1∶1.25,注浆压力为 20 MPa~25 MPa,钻杆的提升速度为18 cm/mi n~20 cm/mi n;
      ③ 旋喷桩采用跳格施工,完成后,在内侧再钻两孔预埋袖阀管;
      ④ 袖阀管内注浆在基坑开挖前进行,注双液浆,水∶水泥∶水玻璃=1∶1∶0.5。
3.2 旋喷桩保护技术
      高增站基坑近轨交 3 号线侧的地下连续墙与 3 号线盾构间净空仅 3.8 m,且根据初勘资料,场地内存在较厚砂层,在地下连续墙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对 3 号线盾构隧道可能存在不利影响。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基坑地下连续墙近 3 号线盾构区间侧,增设 3 排φ600 mm@450 mm双管旋喷桩,地下连续墙分幅调整为5 m。施工时,先施工旋喷桩,后施工地下连续墙(图 1)。
3.3 深基坑开挖技术
      基坑开挖之前,按监测要求,做好各种类型的观测点布置,并测定初始数据。
      基坑内每隔 30 m布置 1 个降水井,边降水边开挖,使基坑内水位面始终低于开挖面 1 m以上,以确保  基坑内进行施工的挖掘机的作业面处于干爽状态。
      土石方开挖采用分段、分层垂直对称开挖法,分层标高为设计各层支撑底标高,每层开挖至支撑底标高后再进行腰梁、支撑施工;水平分段长度为 12 m(即 3 根钢支撑或 1 根混凝土主称对应的范围);2 台长臂挖掘机直接立于基坑的两侧地面垂直对称开挖(图 5)。

      应设专人负责基坑开挖过程中连续墙渗漏水的观察跟进工作。每台挖掘机配备 1 人专职跟进,一旦发现较大渗漏迹象,即刻回填反压土方,采取堵漏等技术处理之后,方可逐层开挖土方。
      降水控制阶段应采用分层、分阶段降水控制的措施,根据开挖深度,采用自动抽水设备,将水降至开挖深度以下100 cm,不得超降。
      每层土石方严禁超挖,挖至设计高程后,立即进行支撑的施工。若有机械无法直接挖掘的部位,应采用人工开挖、清理、归堆的方法来处理;挖土机无法直接转运的土石方,应采用吊机吊运至地面归堆,装车外运。机械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面以上 30 cm,余下部分采用人工开挖,以防止机械扰动基底土。
      开挖完成后,应对地下连续墙的渗漏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并根据渗漏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修补处理,确保基坑的安全。
 
4 结语
      本方案有针对性地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同时配以旋喷桩加固坑侧土体等施工措施,有效限制了基坑施工过程中地铁隧道的变形、发展。采用分段分层垂直对称开挖法进行土方开挖,有效减少了隧道的变形。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由第三方在地铁线路轨道上设置电子水平尺自动监测点和人工监测点,对运营轨道进行了精心和及时的监控,至基坑开挖结束,分别对基坑围护连续墙侧向变形、支撑轴力和隧道地面变形、隧道变形进行重点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地下连续墙最大水平位移为 5 mm,隧道变形量最大值为 1.12 mm,隧道地面最大沉降为 0.5 mm,均在设计和规范允许范围内。
      因此,在近距离毗邻地铁管片隧道的深基坑施工中,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辅以旋喷桩加固基坑外侧土体和分段、分层垂直对称开挖措施,是成功的。本施工技术的成功实施,对在紧邻运营地铁线路一侧进行深基坑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JGJ120- 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张辉,王建华.地铁车站基坑变形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分析[J].建筑施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