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南京地铁钻孔咬合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发布日期:2012-04-24 23:53

南京地铁钻孔咬合桩的施工技术研究
 
[摘  要] 通过结合南京地铁 3 号线新庄站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方案分析,认为钻孔咬合桩作为围护结构是可行的,同时针对钻孔咬合桩的超缓凝混凝土初凝时间、施工垂直度及成桩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工程措施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南京地铁;钻孔咬合桩;施工技术;工程措施
 
0引言
      咬合桩作为深基坑工程围护结构形式,在地铁车站基坑中广泛应用,如杭州地铁一号线滨和路站[1]、九堡东站位[2],南京地铁1号线元通站[3]、苏州地铁南施街站[4]等。尽管咬合桩围护结构施工技术较为成熟,具有适应性强、止水效果好、施工快、污染少、成本低等特点,但咬合桩围护结构仍需要加强研究,因此本文结合南京地铁3号线新庄站项目针对超缓剂的控制、桩的垂直度等方面展开研究。
 
1新庄站工程概况
      新庄站是南京地铁3号线所设地下的站点之一,车站位于龙蟠路的东侧,南京林业大学门前绿地下,为地下2层岛式站台车站,单柱双跨箱型框架结构,站厅在地下1层,站台在地下2层,有效站台长度140 m,站台宽10.4 m,地板埋深约16.34 m,主体结构顶部覆土2.9 m。
1.1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站区位于南京林业大学校门西侧,车站标准段基坑深度约16 m,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分布的土质为:①-1杂填土;②-1b2粉质粘土;②-2c3粉土;②-2b4淤泥质粉质粘土;②-3d2粉细砂;③-3b-2粉质粘土;③-3c2粉土;③-4b2粉质粘土;③-4b3粉质粘土;③-4e1混合土;δu-2-1强风化闪长岩(砂土状);δu-3中风化闪长岩。
 

      由于场地位于秦淮河漫滩,邻近玄武湖,发育软土、粉土,地下水埋藏浅,勘察期间地下水位埋深1.5 m~2.0 m,年变幅1.5 m,抗浮水位可按高程11.5 m考虑。车站场区内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赋存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结构所处地层地下水位高,因此要求基坑主体围护结构要有较大的刚度和很好的止水效果。
1.2围护主体结构设计方案
      从工程地质条件看,本工程浅部以粉质粘土为主,车站主体底板位于粉质粘土层内,北端头局部位于粉土层内,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富水性中等。
      围护结构的选择结合车站环境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构埋深等,围护结构选型按照确保施工及使用安全的前提下,选用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方案。因此车站主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咬合桩+内支撑的围护形式。具体如图2所示。

      车站主体标准段围护结构支护参数如下:围护采用Φ1000@800钻 孔 咬 合 桩,入 土 深 度 为 基 坑 底 面 以 下11.83 m。基坑开挖过程中设置1道混凝土支撑,支撑间距6 m,2道Φ609钢管支撑,支撑间距3 m;第1道混凝土支撑尺寸为800 mm×800 mm,位于地面以下约1.5 m;第2道钢支撑壁厚16 mm,位于地面以下约6.5 m;第3道钢支撑壁厚16 mm,位于地面以下约10 m;第4道钢支撑壁厚16 mm,位于地面以下约13.5 m;倒撑壁厚16 mm,位于地面以下约11.5 m。
 
2钻孔咬合桩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2.1总体施工方案
      钻孔咬合桩采用全套管法施工,该方法利用水平转动装置的转动,使钢套管与土层间的摩阻力大大减少,边转动边压入,同时利用冲抓斗挖掘取土,直至套管下到设计深度为止。挖掘完毕后立即进行深度的测定,然后清除虚土。成孔后A桩用导管法直接灌注混凝土成桩,B桩混凝土注前先将钢筋笼放入,再利用导管法直接灌注成混凝土成桩,套管随桩身混凝土灌注逐步拔出。

2.2关键技术措施
2.2.1超缓凝混凝土初凝时间设计
      A桩混凝土缓凝时间根据单桩成桩时间来确定,单桩成桩时间与施工现场地质条件、桩长、桩径和钻机能力等因素有关。
      根据咬合桩施工工艺,A桩初凝时间T的计算公式为:
      T=3t+k
式中:t———单桩成桩时间,根据以往施工经验,t取14 h; k———预留时间,取24 h。
      初步控制A桩初凝时间为66 h,在施工中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调整。
2.2.2桩的垂直度控制
      为确保将桩体垂直偏差控制在规范容许的0.3%的范围内,在成孔前对钻机进行校正找平,使成孔机具中心与桩中心一致;在埋设第1、2节套管时进行不断的校核垂直度;对于钻机场地土质松软的情况,采用铺设石子或垫方木等措施防止机架和套管重心偏移。
2.2.3成孔中抑制管涌的措施
      在松软淤泥中成孔,转动套管容易引起淤泥流动,可能产生淤泥的上冒;还有在钢筋混凝土B桩成孔过程中,由于相邻的缓凝素混凝土处于未初凝状态,随着钻孔的加深,B桩成孔有可能出现混凝土管涌现象。在操作上做到套管超前,挖土在后,挖土面离套管底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形成反压土层抑制管涌的产生。
2.2.4间断施工时采取的技术措施
      全套管施工法,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桩施工的连续不间断性。在施工中若遇到机械故障或施工安排等其它原因停工时,桩施工会被中断,被咬合部分混凝土已具有一定强度,可能发生切割相邻桩混凝土困难而不能预先压入套管,则先用冲抓斗超挖40 cm~50 cm,然后用20 kN的凿岩锥,将相邻桩咬合部分的混凝土先行击碎,再进行压管操作。
      在施工中由于采用多台机械进行施工,在交汇街头处有一根桩是提前施工的。混凝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强度,套管无法切入桩身。则应先用抓斗超挖40 cm~50 cm,然后用20 kN的凿岩锥,将相邻桩咬合部分的混凝土先行击碎,再进行压管操作。但此种情况下施工的咬合桩桩体咬合不好,易产生渗漏,故在该两桩结合部位加设1根搅拌桩,增加围护结构整体性和抗渗性。
 
3总结
      通过结合南京地铁3号线新庄站的地质条件与设计方案分析,认为钻孔咬合桩作为围护结构是可行的,同时针对超缓凝混凝土初凝时间、钻孔咬合桩的施工垂直度,成桩过程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
 
参考文献
[1]李越.杭州地铁九堡东站钻孔咬合桩检测.岩土工程界,2008,11(8):59-60.
[2]罗积胜.地铁车站咬合桩围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3]陈斌,施斌,林海.南京地铁软土地层咬合桩围护结构的技术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5,27(3):354-357.
[4]高新南,王占生,童立元,方磊.咬合桩在苏州地铁南施街站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2010,32(2):46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