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东北地铁车站公共区通风系统设计与研究

发布日期:2012-05-26 21:52

东北地铁车站公共区通风系统设计与研究
 
摘   为了提高东北地区地铁车站公共区乘客舒适度,在分析沈阳地铁1号线目前采用的地铁车站公共区通风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改进型通风系统。对比分析了两种通风系统模拟计算结果、综合能耗以及工程投资等,从舒适度、节能效果、经济性等方面对改进型通风系统作出评价。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公共区 设计与研究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作为一种有效解决大城市交通难题的交通方式———地铁也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规划和建设。东北地区沈阳、长春、哈尔滨、大连等城市均有在建地铁项目,这些城市气候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夏季最热月月平均温度均低于25℃,不满足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中地下车站公共区设置空调系统需高于25 ℃的条文要求,因此车站公共区采用通风系统[1]
      鉴于沈阳地铁1号线目前已建成通车,而东北其他城市地铁项目正处于设计或在建阶段,因此,对沈阳地铁1号线车站公共区通风系统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设计与研究具有代表性和借鉴性。
 
1 沈阳地铁1号线公共区通风系统介绍与分析
1.1 沈阳地铁1号线公共区通风系统介绍[2]
      沈阳地铁1号线典型地下车站公共区通风系统,采用机械通风结合活塞风道和出入口自然通风的车站公共区通风方式,车站夏季通风量为120m/s,其中站厅风量为12m/s,站台层风量为108m/s。车站冬季通风量为40m/s。
      在车站的两端各设置一条通风道和一条活塞风道,每条通风道内并联设置2台计算风量为30m/s的车站通风机(设备编号为SVF),这2台通风机为可逆、变频风机,同时兼作车站公共区排烟风机和区间隧道事故风机;每条活塞风道内各设置1台计算风量为60 m/s的通风机(设备编号为TVF),区间事故时使用。整个车站共设置TVF风机2台,SVF风机4台。
      在站台设置列车顶部通风道和站台板下通风道。其中,列车顶部风口正对列车空调冷凝器,站台板下风口均布以排除刹车热量,列车顶通风道兼作站台层排烟风道。在站厅沿车站纵向设置站厅层通风兼排烟风管。
      该通风系统原理及机房、风道布置如图1,2所示。

1.2 沈阳地铁1号线公共区通风系统分析
      结合图1,2以及上述公共区通风系统介绍,通过分析环控系统通风模式[2]发现:
      1)沈阳地铁1号线公共区通风系统由于共用一个通风井,因此其通风模式只能是单送或单排。
      2)夏季,车站开启4台SVF风机进行排风,可根据室外温度变频调节排风量,最不利工况需120m/s排风量,出入口、活塞风道自然进新风;该模式下通过分析气流走向,可以得出车站出入口附近、活塞风道连接站台处(图2中DM/A3,A4附近)空气质量、舒适度最高,车站内新风分布不太均匀。
      3)冬季,车站两端各开启1台SVF风机变频送风,出入口、活塞风道自然排风;该模式下,通过开启通风道和活塞风道之间的连通阀,乘客所需新风直接从室外引入与一部分区间内空气及活塞风混合后送入车站公共区。由于地铁内部设备及人员发热量大,且主要集中在公共区,因此,冬季区间空气及活塞风温度较车站公共区低,其温度一般达不到12℃,混风后要想达到较高送风温度,则需要的通风量大。同时,由于室外温度非常低,虽然和部分区间内的热活塞风进行混合,但是送风温度一般低于12℃,该温度下乘客有吹冷风的感觉,舒适度降低。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沈阳地铁1号线通风系统从设计温度、人员新风量等方面均能满足设计要求,但是从气流组织、舒适度、冬季充分利用地铁内部热量方面考虑,还存在一定的优化空间。
 
2 东北地区改进型地铁公共区通风系统设计
      对于典型地铁车站,可以设计改进型公共区通风系统,具体系统构成如下。
      系统采用机械送排风结合活塞风道和出入口自然通风,车站夏季送风量为40m/s,其中站厅送风量15 m/s、站台送风量25 m/s;排风量为110m/s,站厅层排风量20m/s,站台层排风量为90m/s。车站冬季通风量28m/s,其中新风量为6m/s(本段所涉及的风量是在满足车站公共区设计温度不低于29.5℃前提下,对送排风机、轨顶轨底排热兼区间事故风机等参数进行不同组合后确定的较优结果)。
      在车站的两端各设置一条新风道、一条排风道和一条活塞风道,新风道、排风道内并联设置2台计算风量为30m/s的车站通风机,设备编号分别为SVF,PVF,这2台通风机为可逆、变频风机,同时兼作车站公共区排烟风机和区间隧道事故风机;活塞风道内各设置1台计算风量为60m/s的通风机(设备编号为TUO),该风机区间事故、轨顶、轨顶排风、车站排风共用。
      在站厅沿车站纵向设置站厅层排风兼排烟风管以及在客流密集区设置送风管。在站台设置轨顶排风道和站台板下排风道以及在候车区设置送风管。其中,列车顶部风口正对列车空调冷凝器,站台板下风口均布以排除刹车热量,轨顶风道兼作站台层排烟风道。
      该通风系统原理及机房、风道布置见图3,4。

      对比图1~4可以发现,2种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改进型通风系统比沈阳地铁1号线通风系统一端增加1个风井、2个电动组合风阀,减少1台过滤器;由于新系统拥有独立的送、排风井及相应风道,因此该系统具备对车站公共区同时进行送、排风的工作模式。
      2)新系统风阀、过滤器等设备的布置位置有所不同,在站厅、站台均设置了送风管道。
      3)冬季,沈阳地铁
      1号线通风系统通过调节风阀,可以实现室外新风和部分区间内空气以及活塞风混合后对公共区送风,该部分风量不经过过滤器,空气品质不能很好地保证。改进型通风系统通过调节阀门,可以将室外新风和通过站台排风管收集的站台公共区空气混合后送入公共区,送风温度比较适宜,舒适性较高。由于排风管直接布置在轨顶,可以很好地收集列车及站台其他热源产生的热量,回风温度比区间空气高,因此,在满足新风量的前提下,所需回风量比沈阳地铁1号线通风系统少。
 
3 地铁公共区通风系统模拟计算及相关对比分析
3.1 两种公共区通风系统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
      选用沈阳地铁1号线典型地下车站及区间为模拟对象,其内外部初始输入参数(室外空气通风计算温度、地铁内部发热量、车站建筑规模等)均一样,采用地铁模拟计算软件(SES)对两种系统分别建模并对夏季最不利工况进行模拟计算,计算模型及结果如下。
      1)沈阳地铁1号线通风系统模拟
      夏季最不利通风工况时开启车站4台SVF风机进行排风,站厅排风量12m/s,站台排风量108m/s。车站公共区温度模拟结果如图5所示。

      2)改进型通风系统模拟
      夏季最不利通风工况时变频开启2台SVF风机进行送风,2台TUO风机进行排风,站厅送风量为15m/s,站台送风量为25m/s,站厅排风量为20m/s,站台排风量为90m/s。车站公共区温度模拟结果如图6所示。

      3)模拟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图5,6可以发现,当两个通风系统按照上述通风量进行通风时,均能满足公共区整体设计平均温度低于29.5 ℃的要求。但是沈阳地铁1号线通风系统公共区平均温度区域温差最大1.4℃左右,而新系统为0.6℃左右,同时,改进型通风系统根据乘客客流分布布置风管,对乘客密集区进行针对性送风,因此在舒适度方面有一定优势。
3.2 两种通风系统综合能耗、工程投资对比
      1)两种通风系统综合能耗对比
      要达到一致的温度控制要求,对于沈阳地铁1号线通风系统而言,夏季最不利通风工况需120m/s的通风量,冬季需40m/s通风量;对于改进型通风系统而言,夏季最不利通风工况需110m/s的排风量、40m/s的送风量,冬季需28m/s的送风量。其综合能耗对比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沈阳地铁1号线通风系统较新系统而言,夏季能耗较低、冬季能耗较高,综合能耗相差不多。
      2)工程初投资对比
      对比两种公共区通风系统可以得出:改进型通风系统由于增加一个风井,相应风道也有所增加,共计增加土建面积约60m,土建初投资增加54万元。设备及风管安装方面,两种通风系统由于风机均需兼作隧道通风、排烟用,因此风机配置一样,除风机外,改进型通风系统多了两个电动组合风阀、少了一台过滤器、增加了送风管,初投资增加4.2万元。两者共计增加初投资58.2万元。
      改进型公共区通风系统与沈阳地铁1号线公共区通风系统相比,土建投资增加比例大,但是,对于典型车站的950万元/站的总投资而言,所占比例仅为5%左右。
 
4 结论
4.1 改进型通风系统在提高公共区乘客舒适度方面优势比较明显。
4.2 改进型通风系统冬季热回收效率更高,冬季送风品质控制方面更为出色。
4.3 两种系统综合能耗基本一致,土建初投资改进型通风系统略高;但是,改进型通风系统在冬季供暖期长、夏季炎热时间短的区域,节能上有一定优势。
4.4 改进型通风系统送、排风井相互独立,其通风模式调节性比较好,能为后期运营节能提供良好基础。
      改进型地铁车站公共区通风系统是一种较合理的通风系统,对今后东北地区特别是哈尔滨、长春等城市的地铁公共区通风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2] 王斌.沈阳市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张士站通风、空调与采暖[R].天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