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城市轨道交通高频辅助变流器设计

发布日期:2012-06-01 22:45

城市轨道交通高频辅助变流器设计
 
摘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辅助变流器的国产化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国内外辅助变流器的先进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双 DC/DC 模块化串联加静止逆变器的结构,并针对这种结构研究控制方法。为验证控制方法的可行性,采取仿真手段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实验波形和实物照片,充分说明这种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正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辅助变流器; DC/DC; 模块化;逆变器
 
1 研究背景
      辅助逆变器是地铁车辆上一个必不可少的电气部件,主要用于向车辆通风机、空调设备、空气压缩机等三相负载和照明及控制系统设备供电。目前,发达国家城轨交通车辆上大都采用先进的静止辅助逆变器,而国内部分城市的地铁车辆上基本采用进口的静止辅助电源。因此,开发和研制地铁车辆静止式辅助逆变电源,实现国产化,是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必然趋势。
      目前,国际上常见的辅助变流器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采用直接逆变方式,即直接从接触网上取电逆变,这种方法结构简单,主要的部分只有逆变器和工频变压器,在 DC 1500 V 情况下,逆变器只能选择 3 300 V左右的开关管。另一种为先斩波后逆变的方式,即先通过 DC/DC,将接触网的高压直流电变换到一个合理的等级,以提供给逆变器逆变,这种方法相对于第一种方法可以省却工频变压器,但是增加的 DC/DC 模块也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综合以上两种结构,提出了模块化的解决办法,并针对此结构提出了控制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进行了验证。
 
2 系统结构
      图 1 所示为地铁高频辅助变流器拓扑,本系统DC 1 500 V 供电,AC 380 V 输出。从拓扑图可以看出,本系统采用二级结构,第一级为高频 DC/DC 隔离变换器。这一级的作用是将 DC 1 500 V 降压至静止逆变器( static inverter,SIV) 所需的电压等级,并采用高频变压器,使输入与输出在电气上实现隔离。

      为了解决 DC 1 500 V 条件下对 IGBT 耐压的要求,还利用了模块化原理,将两个 DC/DC 模块串联进行分压。单路 DC/DC 结构如图 2 所示。

      当接触网上有列车在牵引或制动时,会造成网压波动,这个波动范围根据牵引制动能量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牵引或制动的能量很大( 同时多辆列车在牵引或制动) ,会造成网压波动很大。DC/DC 模块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将一个波动频繁且范围大的直流量,转化为一个稳定可控的直流量。
      对于如图 2 所示的全桥结构,在全波整流输出处因为寄生参数的存在会产生谐振,如果不加处理甚至会将整流二极管烧坏。因此,在此处加入了 RCD 钳位电路,如图 3 所示。

      根据电阻位置的不同,RCD 钳位电路分成 3 种电路。电路( a) 中的电阻 Rr接到电感之前,导致 Cr放电较慢,影响了其吸收效果。电路( b) 中的电阻 Rr接到电容 C2上,因为电容 C2同时作为逆变器的支撑电容,所以其上电压维持不变,这样就导致 Cr并不是对零电位放电,影响放电速度。电路( c) 上电阻 Rr对地放电,速度最快,吸收效果最好。因此,本设计选择电路( c)所示吸收电路。
      经过 DC/DC 的隔离和稳压之后,将输入 DC 1 500 V的电压转化成 DC 640 V 的电压,用来进行逆变。逆变器的拓扑如图 4 所示。

      图 4 所示的分裂电容式逆变器,输出通过分裂电容中点与输出滤波电容中点相连形成中性点,以提供单相电压。逆变器采用 SVPWM( PWM,空间矢量 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调制策略,输出通过 LC进行滤波,以得到正弦波。
 
3 控制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地铁高频辅助变流器分立元件多、结构复杂,因此对于控制系统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前后级的关系,以及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图 5 为 DC/DC 模块控制框图。首先,检测输入电压,经过一个斜坡函数得到输出电压指令,再根据此电压指令对输出电压做 PI 控制,得到占空比指令。这个占空比指令是 DC/DC 全桥变换器斜对角 IGBT的导通时间。考虑到高频变压器可能产生偏磁现象,引入了偏磁控制,其作用是保证变压器输入输出的动态均流。检测所得的偏磁指令通过 PI 调节后,叠加到占空比信号上,调节 2 个斜对角 IGBT 的占空比,实现实时控制。

      逆变器的控制需要分裂电容的电压相等,如果两路 DC/DC 的输出电压不均衡,会造成功率分配不均( 因为串联结构,两路 DC/DC 电流相等) ,长时间运行很有可能造成功率大的那路器件先损坏。因此,必须引入两路 DC/DC 均压控制。
      均压控制的基本原理是: 通过增大占空比,将输入电压高的那一路能量更多地抽走; 通过减小占空比,减少输入电压低的那一路能量的流失,这样就达到了均压效果,其控制如图 6所示。首先得到输入电压差值,再通过一个 PI 调节就得到了占空比的调节值,将这个值叠加到占空比信号上即可。

      在逆变器的控制上,本设计采用了电压电流双闭环的控制策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流内环补偿电感压降,并提高了负载波动的动态响应。
      取三相中的一相进行建模,如图 7 所示。

      取电容电压 Uo和电感电流 I1作为状态变量,可得系统状态方程为
      根据式( 1) ,可得逆变器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见图 8。

4 仿真研究
      为了验证本系统的可行性,在 Simulink 下搭建了一个 70 kW 的地铁高频辅助逆变器系统,输入为 DC1 500 V,输出 AC 380 V。
      如图 9 所示,Uo为 DC/DC 输出电压,Io为 DC/DC输出电流,启动后电压维持在 640 V 恒定,Uoc为整流桥输出电压,谐振尖峰得到了抑制。


      如图 10 所示,Uab为变压器原边电压,Ip为变压器原边电流,可以看出输入实现了均压,证明控制策略有效。图11 ~ 图12 分别为逆变器相关的电压和电流,可以看出逆变器输出相电压含有三次谐波,但是线电压没有三次谐波,这一点在电容、电流上也可以看出。

5 实验验证
      本设计搭建了一台 70 kW 的高频辅助变流器,输入 DC 1 500 V,输出 AC 380 V,以下为实验波形( 见图 13 ~ 图 14) 以及实物照片( 见图 15) 。

      图13 中的 CH1为输出线电压,500 V/div。CH2为输出电流,50 A/div。图14 中的 CH1为整流桥输出电压,即 Uoc,200 V/div。CH2为原边电流,即 Ip,50 A/div,CH3为中间直流电压,250 V/div。
 
6 结论
      本设计首先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高频辅助变流器结构,即采用 2 个模块串联 DC/DC 隔离与静止逆变器串联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传统的辅助逆变器,能大大减小体积和重量。针对这种结构,提出了特殊的控制方法,并用 Simulink 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实验波形和装车照片充分说明了这种结构和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马学军,牛金红,康勇.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双全桥变换器输入电容均压问题的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 16) : 86 91.
[2]章涛,阮新波.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全桥变换器均压均流的一种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25( 24) :47 50.
[3]庄凯,阮新波.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逆变器的集中式均压控制策略[J]. 电工技术学报,2009,24( 4) :147 151.
[4]程璐璐,阮新波,章涛.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直流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22) :67 73.
[5]Kimball J W,Mossoba J T,Krein P T. Control technique for series input-parallel output converter topologies[C]/ / IEEE PESC,Recife Brazil,2005.
[6] 陈瑶,金新民,童亦 斌. 三相四线 系 统 中 SPWM 与SVPWM 的归一化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2007,22( 12) ,122 127.
[7]孙驰,鲁军勇,马伟明. 一种新的三相四桥臂逆变器控制方法[J]. 电工技术学报,2007,22( 2) ,57 73.
[8]吴睿,谢少军. 基于 abc 坐标系空间矢量控制的三相四桥臂电压源型逆变器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2005,20( 12) ,47 52.
[9]王晓薇,程永华. 基于 DSP 双环控制的逆变电源设计[J]. 电力电子技术,2004,38( 3) ,20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