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施工中管线改移综合思路及处理方案
摘 要: 结合地铁十号线二期前期工作经验,并依据规划和设计部门提供的管线综合设计图,制定出实际可行的管线改移初步方案,邀请管线产权单位及设计单位对管线改移方案不断优化,尽可能避免二次改移,以保证地铁施工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地铁,管线改移,处理方案
0 引言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而市政管线不可避免对地铁施工造成影响,前期管线的迁改和保护已经成为地铁施工控制工期、控制成本、控制风险的重要因素。结合自己地铁十号线二期 01 标前期工作经验,浅谈几点地下管线改移综合思路和管线处理方案。
1 管线改移综合思路
1) 需要甲方提供规划委员会的批文和新管线的规划路由( 即管线改移综合设计图) 。2) 现状管线改移方案必须由各管线产权单位同意。3) 需要考虑改移后管线近期发展的负荷( 如雨污水管线改移后是否满足流量,燃气管线是否满足用户等) 。4) 考虑热力管沟、电力隧道和市政主管线的改移工期。5) 管线改移工程必须在新管道建成后,才能进行旧管线拆除。6) 管线改移路由选择及管线改移工筹计划。7) 确定方案并批准改移的管线,应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8) 管线改移费用预估及确定。
2 管线改移方案制定
1) 在制定管线迁改方案前,首先要根据相关单位提供的管线资料( 如勘测单位提供的管线初测、市政规划院提供的管线综合、施工单位委托物探单位等) ,将地下管线的种类、规格、材质、埋深、走向、与地铁结构关系等情况整理清楚。特别是地铁车站、区间与管线的位置关系用横、纵剖面形式表示清楚。那些大型的管沟或重力流( 电力隧道、热力沟、雨污水主管线) 等管线,它们的迁改及保护方案往往控制着车站方案,在总体方案设计阶段,根据管线处理方案的总体原则初步制定管线改移方案。2) 管线处理方案须报市政管线部门进行审批,涉及永久改移的管线位置应报规划部门审批。
3 管线改移总体原则
1) 对影响地铁施工的管线应按照市政管线部门规定要求,并结合施工实际情况,可采取悬吊、改移、特殊保护等措施,对不同管线应根据管线种类、管线状况、影响程度和危害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案,当有特殊情况时,可由工程、管线相关单位各方协商处理。2) 一般沿车站基坑纵向布置的管线均需改移,垂直车站基坑方向的管线,原则上混凝土,砖砌材质的管线需要改移,对于钢( 铁) 质等抗变形能力强的或电信、电力等柔性材质管线,可采取悬吊保护措施。对于改移困难的雨污水管线,可采取置换导流的措施。对于暗挖车站、区间施工影响范围内的管线,必要时采取洞内加固措施。3) 雨污水管线在市政管网规划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对地铁施工影响最大的管线。雨污水管线为重力自流管线,管线控制高程是改移过程重点,大型的雨污水管线多为混凝土材质并有较厚的管基,所以这种自重大的,抗变形能力差的管线处理方法不宜选择悬吊保护,即使在跨出入口通道或风道等短距离悬吊时,也要按照管径流量匹配原则将混凝土材质置换为钢( 铁) 材质。4) 当地铁施工需要对电缆沟( 光缆) 采取保护或改移措施时,首先要查清沟内电缆光缆种类、数量、规格等资料。一般情况下,明挖电缆沟为矩形断面、暗挖为拱形断面,电缆在沟内排列由上到下电压增强( 最上面为光缆、网络、10 kV 等电压较低电缆,沟底“一”字形或“品”字形排列的多为 110 kV 高压电缆) 。在实际情况中 10 kV 等电压较低电缆在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可破沟进行悬吊保护,110 kV 等高压电缆不宜悬吊,建议改移数处施工范围,临时改移高压电缆也要敷设于沟体或管道内,并做好绝缘措施。对于要永久改移的电缆沟,特别是高程变动时,要保证明挖电力沟覆土大于 2 m,暗挖电力沟覆土大于 4 m,改移坡度小于 35%,不可垂直改移。5) 原则上地铁结构分期施工时尽量不要对管线进行反复迁改,若是跨路口设置的明挖或盖挖车站难以避免管线二次改移,那么在车站施工前要结合交通导改方案事先将管线改移到临时道路下,并且在围挡范围内预留管线恢复位置,或者在管线二次改移位置预留敷设条件。无论是沿车站基坑纵向布置的管线,还是垂直车站基坑方向的管线,在不影响施工的情况下,改移工作尽量在围挡范围内完成,管线勾头工作可在夜间或路面车流量小的时候进行。
4 管线改移实施( 结合地铁十号线二期潘家园站、十里河站管线改移实施情况介绍)
1) 上面提到管线处理措施有临时改移、永久改移、悬吊保护、临时拆除、永久拆除等等,管线改移实施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首先现场详细调查管线的详细资料,平面位置、管径、埋深、是否有新增管线、设计方案与现场是否相符等,如有遗漏或出入较大的地方要提交甲方,由甲方联系设计、勘察单位校对。需要调查有水管线的流向、水量大小、修建年代等,电缆沟内的电缆种类,是强电还是弱电,电信管线分为联通、移动、网通、市话,还有电信通、广视通、合和电力等私营企业的光缆,上述各类管线是否能共用一条沟体。以上这些都将影响管线改移施工。
2) 结合地铁十号线二期潘家园站、十里河站工程管线改移实例进行探讨。
地铁潘家园站横穿车站结构Ф400 mm 上水管线原设计方案为悬吊保护,在实施过程中经与产权方、设计方及现场详细调查,且对水压进行测试,最终实施方案为: 因该上水线路为循环水,施工涉及范围内无用户,且水压满足供水要求,施工期间可临时截断,地铁完工后原路由恢复。这样大大减小施工风险,节省工期,降低成本。
地铁潘家园站两条Ф500 mm 燃气纵穿车站结构,原改移路由因场地条件狭小( 部分瓶颈) ,无法实现设计提供的临时改移路由,经与产权方、设计单位、甲方等单位协商,将临时路由改移至场地外人行步道下方,其中两端头勾头要横穿机动车道,最终实施方案为: 晚上施工,白天钢板恢复,两端过路段采用顶管法施工,这样既不影响交通,又满足施工工期。
地铁十里河站站位在大羊坊路与东三环南路交汇处,在大羊坊路下方有Ф2 000 mm 雨水管线横穿地铁结构,原方案为采用置换悬吊法施工,最终实施方案为: 车站结构采用盖挖法施工,先将雨水管线旁边顶板施工完成后,再将雨水管线改移至已完成顶板上方,这样在满足工期情况下大大减小风险系数。
地铁十里河站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施工场地比较狭小,基本没有管线改移理由,实施中采取合槽方案,将管线分类,各类管线在合槽内分别新建自己管道,这样就必须要求各管线之间横、纵向安全距离,还必须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有条理的将各类管线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改移至合槽内。
5 结语
综合考虑现状管线的分布,确定管线改移的路线及专业管线改移、保护的方案,确定改移、保护的工期及费用。根据合理的工筹组织施工,并根据管线改移的难易程度对改移作业进行分阶段施工,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更为合理有效的施工方案,施工时考虑减少占用道路时间,改移作业尽量安排在围挡范围内施工,必要时应设置临时导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