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部副部长 黄卫
“十一五规划”中把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优先发展领域,指出要超前规划、适度建设。目前正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国内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轨道交通项目,初步统计近期规划1700km的线路,总投资近6000亿元。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围绕如何实现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几个热点问题,本刊特派记者采访了建设部黄卫副部长。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建立安全便捷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真正为老百姓办的实事。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交通压力日趋加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国家倡导公交优先的战略,要逐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那么城市轨道交通在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要先行,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一体化,使其成为城市规划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解决好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的接驳、衔接问题,使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互相补充,吸引客流;同时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通先行,规划要有一定的提前量;要以城市轨道交通带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解决好当前许多大型城市出现的地面交通中人均道路占有面积日益增多,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2、有必要设立“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家级科研课题,整合全国的力量,联合攻关,共享技术成果,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
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及管理的所有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推动建筑、制造等多个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可带动城市的均衡发展。建设部目前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整合全国的力量进行技术研发,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目前各地在建设中主要是积累自己的经验,也借鉴了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因而很有必要综合和总结各地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和完善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标准化体系,通过技术标准体系规范和提高我国的整体建设水平。
有必要设立“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国家级重大专项,这方面的工作要抓紧,尽快立项,尽快组织实施,早出一批成果。
3、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乃至于整个社会稳定,要解决好全寿命周期的安全预警和监控体系问题。
在当前建设速度快、工程量大、规模大且从业人员素质不齐的情况下,工程建设中的安全是一个重大问题。要建立全国性的预警系统,做好现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去做。过去地铁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事情主要是因为没有按照规定去做,还有对安全的估计,潜在问题的风险因素分析不够。另外,地铁工程是百年大计,除了建设中的安全,必须考虑结构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全寿命周期的安全问题及运营安全问题。
4、通过重大课题的研究及行业学会的作用,培养一批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重大课题的研究提升轨道交通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一批我们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应当充分利用老专家的带动作用,通过工程项目的建设培养一批新的、年青的各专业技术人才。因为在可以看到的未来,我们国家将成世界上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之一,的确需要培养一批建设和运营的人才,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建立全国性的城市轨道交通专家库,发挥业主、大设计院、研究所、大学的作用,可请施院士等专家牵头,联合高校和大院、大学定期举办一些技术交流会。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部要充分发挥好行业主管的作用。下一步,建设部将认真抓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构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组织联合攻关,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都市快轨交通》副主编冯爱军采访黄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