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纪实
摘 要:介绍了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特点及其建设历程,展望了中国内地25个城市中远期建设发展规划。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1 概况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早期有轨电车交通(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和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今)2个历史时期。近30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进入稳步、有序和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近10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和相关城市对规划建设轨道交通的积极努力,从发展速度、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突显了后发优势。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现状相比,差距还很大。中国城市还均未形成有效的轨道交通运行网络,总体规模不大。因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任重道远。
2 现状
2.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的现在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规模的迅速扩大,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的作用愈发突出。由于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始终坚持国产化方针并有效地采用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使地铁每公里造价由初期的7~8亿元人民币降低到现在的4~5亿元,建设水平跃上了新台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1条20km长的线路,3~4年就可建成并通车运营。到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建成轨道交通,共有20条线路投入运营,总长约474.5km(表1);北京等3个特大城市正在建设中的线路有18条,总长439.18km(表2),此外,天津、重庆、沈阳、成都、南京、深圳、武汉等城市的地铁、轻轨新建或延长线路目前也正在建设之中,有的线路即将通车运营。
2.2中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特点
(1)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迅速增多。除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长春、大连、深圳、重庆、南京等10个城市外,尚有杭州、沈阳、成都、哈尔滨、西安、厦门、苏州、青岛、东莞、宁波、佛山、石家庄、郑州、长沙、兰州等33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中。
(2)城市轨道交通正逐步形成网络化。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都正在建设和筹建多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并将形成纵横交错、相互沟通的交通体系,逐步形成网络化,并启动新的网络运营方案与建设工程。
(3)城市轨道交通类型的多元化。近10多年的建设,中国正在形成了以地下铁为骨干、多种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武汉、天津、大连等城市建成了连接市中心区的快速轻轨交通系统;长春、大连进行了有轨电车交通的现代化改造;重庆建成了我国第1条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上海浦东龙阳路至浦东机场开通了磁悬浮高速线;广州和北京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直线电机驱动的城轨车辆交通线路;北京机场内正在建设全自动化的新交通系统(APM)等,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类型呈多元化方向发展。
(4)车辆设计制造的技术进步。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4154辆(包括国产和进口),目前,国内城轨车辆的制造厂家已具有年产1000辆的能力。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车辆制造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国外著名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的合作,使城市轨道车辆设计和制造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产化率达到70%,城轨车辆的制造正在成为一种崭新的行业。总体上,城轨车辆技术已接近并正在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主要表现在:① 在城轨车辆的设计中广泛应用了计算机,使开发周期大大缩短;②采用不锈钢、铝合金车体,实现了轻量化;③采用交流电传动系统替代直流传动系统,批量生产了调压调频(VVVF)电传动技术的车辆;④大量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加速了城轨车辆现代化的进程;⑤无摇枕和二系空气弹簧转向架以及微机控制模拟式电空制动系统的广泛采用,大大提高了城轨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⑥微电子、计算机以及卫星定位技术在车辆的控制系统、诊断系统以及乘客信息系统上得到应用。(5)城市轨道交通显示了高效率的运输特点,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体现出了比常规公共交通更高的运输效率。例如,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虽然约占公共交通总运营里程1%,而其客运量约占公交客运量的11%;上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虽然约占公共交通总运营里程0.7%,而其客运量约占公交客运量的15%。此外,轨道交通的建设过程,对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分布的形成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6)多元化投融资渠道正在形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属于公益设施,经济效益不高,但投融资需求十分巨大,单靠政府投资难以为继,因此,在投资体制和模式上需要创新,包括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借鉴海内外的成功经验。新时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一改计划经济时期全部由政府投资的局面。北京地铁复八线利用国外贷款占总投资的1/4;上海1号线和广州1号线利用外资分别约占总投资的40%和33.3%,并且采用三三制(即外资、市政府和沿线区政府各占1/3)投融资模式,北京地铁4号线,深圳地铁4号线分别进行了PPP投融资模式的尝试,使港铁公司获得了由国务院批准的特许经营权。合理利用政府财政投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探索国际通行的投融资方式仍是今后投融资的主要方向。
(7)积极开展城轨交通规范和标准制定等基础性工作。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对城市轨道交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工作非常重视,并得到各方面的积极支持。从建立城轨交通建设技术标准体系、适应标准体制改革和符合中国加入WTO形势的需要出发,建设部先后开展了有关设计规范、运营维修技术等规范的制修订工作,组织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的编制,在此基础上,将工程建设与产品标准体系分开,有计划地进行车辆及信号等相关系统标准的制、修订。近年来,已有10多项有关产品的国家标准通过评审,正式颁布。目前,正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产品标准体系框架的编制工作,这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规范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新时期战略发展政策及其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保证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稳步、有序和快速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3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文)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所有拟建设城轨交通项目的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订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规划由发改委同建设部组织审核后报国务院审批。
《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文)是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9月23日转发建设部、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6部委的通知,通知中说,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在谈到“充分发挥规划调控作用”时,特别强调:①科学编制公共交通规划;②保障规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③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④有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要坚持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方针,与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为了优化综合交通运输结构,“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将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发展的重点是:①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②强化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③注重轨道交通新技术的应用;④在大城市中逐步实现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过渡。
“十五”期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达2000亿元。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特大城市的地铁和轻轨通车里程将超过1500km,还将投资2000亿元。当前,各个城市以国务院文件作为指导方针,编制了轨道交通新时期的战略发展规划。据悉,目前中国内地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25个城市的近中远期规划已经编制完成,有的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开始了工程的前期工作,有的还在申报中。据不完全统计,这25个城市的总规划里程超过5000km,总投资估算超过8000亿元,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远景规划,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步入世界先进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