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隧道盾构出洞口液氮竖直冻结加固技术

发布日期:2010-03-06 18:33

地铁隧道盾构出洞口液氮竖直冻结加固技术
 
摘要: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世博园区专用交通联络线工程淡水路站—马当路站区间隧道下行线盾构出洞口采用液氮竖直冻结加固。介绍了液氮冻结壁及冻结孔的设计、液氮冻结施工流程、冻结效果和拔除冻结管的过程。
关键词:地铁隧道;盾构出洞土体加固;液氮冻结
 
1 工程概况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世博园区专用交通联络线工程淡水路站—马当路站区间隧道下行线,盾构从马当路车站出发。马当路车站位于马当路与建国东路交叉口,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2 m,采用地下连续墙进行基坑围护。Ω6.34 m盾构在马当路端头井处出洞,洞门直径6.7 m,洞门中心标-14.083 m;端头井底板面标高-18.808 m,地面标高+3.2 m。
      盾构出洞洞门口已进行高压旋喷加固,加固区域为:盾构上边缘3.5 m;下外边缘3 m;左右外边缘3 m;出洞轴线方向加固宽度为6 m。由于马当路端头井盾构出洞范围下部位于微含承压水的⑤1-2层灰色粉质黏土中,为使盾构机安全始发,决定采用“单排孔液氮快速冻结”的竖直冻结法补充加固洞门区域的施工方案。出洞口的土层主要为④层灰色淤泥质黏土、⑤1-1层灰色黏土和⑤1-2层灰色粉质黏土。
2 单排孔液氮快速冻结方案
      在盾构出洞口周围土层中布置单排垂直冻结孔,对车站底板面标高以下3 m至隧道洞门圈以上3.5 m(共13.8 m)的范围进行冻结加固,在洞门外侧形成一道与工作井地下连续墙紧贴的封闭冻土墙,起到防止冻结加固区外的泥砂和地下水,特别是洞圈以下微承压水进入盾构出洞口的作用。
3 冻结施工
3.1 施工顺序
      液氮冻结加固地层的主要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冻结孔施工,同时安装冻结制冷系统→安装检测系统→液氮冻结→探孔检验→凿除洞门→盾构顶进至洞门→拔除冻结管→盾构正常顶进→融沉注浆。液氮冻结主要参数见表1,冻结孔布置见图1。

3.2 施工情况
      1)设计冻结孔12个,实际钻孔13个,在D6和D7之间补1个冻结孔B1(因D6处的地下连续墙外鼓)。
      2)液氮竖直冻结工程于2009年4月27日开钻,5月4日钻孔全部结束。
      3)液氮冻结管安装时,每根冻结管作为1组。冻结管内下双供液管,1根作为去路(深25 m),1根作为回路(深11.2 m)。在每组冻结管的液氮去、回路出口处设测温装置,控制进出口处液氮温度约-85℃。每1组输入口上都安装DN25低温截止阀,用来控制液氮的流量。

      4)液氮冻结系统由液氮循环干管(去路干管)、液氮控制阀门、冻结器等组成。整个管路连接完成,对从槽车出来的供液不锈钢软管、液氮循环干管、供液管、排气管等采用聚乙烯材料进行保温。
      5)冻结时,采用液氮槽车,液氮通过输送干管送到工作面,通过液氮控制阀门后进入冻结器,最后通过回路排气管引出端头井地面,然后排出。
      6)5月5日开始正式液氮冻结,截止5月15日积极冻结共计10 d。液氮量实际使用每天3车,每车约16t,共计使用液氮约485 t。
3.3 主要冻结施工参数
      设计要求的主要冻结施工参数和实测数据见表2。
3.4冻结效果
      5月14日,在盾构出洞圈范围内以“米”字形施工了9个探孔(T1~T9,见图2),孔深为进入外部土层50~100 mm,此时无泥水流出。各探孔测得的温度见图2。

      通过测温孔、探孔测温确定,冻结壁厚度>1 100 mm,达到设计要求,冻结壁与连续墙完全胶接,凿除洞门无泥水流出,满足盾构出洞条件。
3.5 拔除冻结管
      5月16日约21∶00盾构机刀盘靠上冻土,22∶00开始拔除冻结管。拔管时,先在盐水箱中安装总功率为80 kW的电热管;用电热管加热盐水至90℃,以单个冻结孔分别循环热盐水,一般循环15~20 min即可,然后用25 t吊车拔除冻结管(拔管后用水泥砂浆对冻结孔进行封孔)。
      5月17日11∶00,13根冻结管全部顺利拔除,确保盾构安全出洞。
4 结语
      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世博园区专用交通联络线工程淡水路站—马当路站区间隧道马当路站下行线盾构出洞,针对地层情况,采用了局部冻结方式,形成“上小下大”的塔形冻结壁,达到了预期效果。液氮冻结速度快、效果显著,对工期要求紧、抢险或者局部堵水等地下工程有较明显优势;但液氮冻结地层平均温度较低,盾构机出洞穿越冻结区时须连续作业,不能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