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准备会议发言提纲
一、轨道交通规划的重要任务——为实现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总目标服务。
(一)为城市社会发展服好务
1、为城市发展服务——线路走向沿城市发展轴,促进城市化进程和沿线房地产开发——形成客运规模市场。
2、为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服务——网络布局复盖主城区主要交通枢纽,联接各组团,提高换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住和出行质量——吸引更多客流。
(二)为城市经济发展服好务
1、为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交通方式和系统设备标准化的规模市场,培育同新型工业化紧密相关的装备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2、为经济总量增长服务——形成规模化的资金、设备、技术、劳务需求市场,带动投资增长,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机电设备制造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与设备、技术劳务输出,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消费,为GDP增长作贡献。
二、轨道交通规划的政治目标——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落实在工作实践中,为加快重庆社会、经济发展,为创造全市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一个重要的凝聚人心的政治口号(半小时都市区,一小时生活圈)。
三、主要控制指标
1、客运交通平均出行时间:低于60分钟(国标)
2、客运交通平均换乘次数:低于1.5次(国标)
3、客运交通平均运营速度: 40公里/小时
4、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密度: 0.4公里/平方公里(平原城市纽约0.5,巴黎0.8,上海0.7)
5、居民出行方式结构:
步行———客运车辆——自行车———自备车
20~30%——30~50%——20~30%——10~20%
(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结果)
重庆:步行30%;客运车辆60%;自备车10%
6、
①客运总量
②客运周转量=客运量×平均乘距(10公里平均乘距)
③周转量强度=②÷线网长度(20万人公里/公里)
④运载强度=客运量÷线网长度(2万人次/公里)
四、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营环境分析
(一)发展环境
1、发展区域——都市经济圈(9区、5472平方公里) 主城区(外二环范围,2600平方公里) 市区(外一环范围,600平方公里)。
2、都市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常住人口538万,常住人口密度983人/平方公里,城镇化率80%,人均GDP1.069万元(接近东部12省区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为国内人均水平1.5倍,西部地区2.3倍)。
3、都市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前景。
①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基地——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
②居住人口600万~700万(包括永久和暂住),流动人口200万,城镇化率100%,居住人口密度1100人~1300人/平方公里,因城市人口90%以上集聚在2600平方公里主城区,城市实际人口密度为3000人/平方公里,市区(中心城区)人口集聚密度应超过1万人/平方公里(包括工作、生活、流动人口)。
③主城区——第一外环线内将发展成为商贸、金融、文教、信息中心和行政中心,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集聚辐射中心。
主城区一、二外环线间将发展成为各类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配送、居住、园艺中心,是重要的物流、人流发生源。
主城区外二环线以外的影响区域(30公里内)主要为现代工业基地和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农副业基地。
④人均GDP应保持和高于现状发展水平,接近东部12省区市水平,故按年均增长10%计算,2020年为6.12万元,都市经济圈应达到3670亿元,占全市GDP翻二翻目标实现时的61.2%,20年内GDP总量累计3.6万亿元,占全市GDP累计总量的51%。
(二)客运需求
1、客运需求总量
①常住人口——日均出行2次,车行率60%,换乘次数1.5,600万×2×0.6×1.5=1080万人次(700万×2×0.6×1.5=1260万)
②流动人口——日均出行3次,车行率90%,200万×3×0.9×1.5=810万人次
③城市人口日出行1800万~2000万次,车行客流需求1890万人次~2070万人次。
2、轨道交通需求量
①客运交通结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交通,占40%,日客运需求为756万~828万人次。
②轨道交通线网运输效率按2.5万人次/公里(接近香港水平),至少需300公里线路。
(三)建设投资
1、高架轻轨100公里×2.5亿元=250亿元
2、地铁100公里×6亿=600亿元
3、市郊铁路100公里×1.5亿元=150亿元
(四)轨道交通工程对城市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
1、直接贡献——按投入产出消耗系数表,轨道交通中间投入与增加值之比为1.265,按支出法计算GDP时,工程投资+中间消耗产生的增加值=2.265,由于中间消耗大多在本地,故1000亿元×2.265共2265亿元GDP。
2、间接贡献——60个枢纽车站,按周边1公里吸引半径居住小区5万人口计算,可集聚300万常住人口(100万户),其中50%为新建住宅,50万套×200平方米/套(建筑与环境小区配套面积)×1500元/平方米,共1500亿元GDP。
3、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和配套金融、商贸、服务业的发展乘数效应1.5×(2265+1500)=5647.5亿元GDP,占主城区累计GDP总量的15%,全市GDP累计总量的8%。
4、轨道交通直接投资占全市GDP总量的1.4%,可带动GDP增长贡献率为1:5.7;占主城区GDP总量的2.7%,可带动GDP增长贡献率为1:5.6(2002.6.13人民日报,铁路建设带动相关产业总产出为1:3.02,带动最终社会总产出为1:6.32)。
(五)国内外特大城市轨道交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