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高科技出马应对地铁火灾

发布日期:2005-08-25 16:37

 

      一列地铁列车起火,并随即波及到了相对驶来的另一列地铁列车。一场地铁火灾事故发生了。

  事发地点靠近巴黎北部的辛普朗站。200名消防队员参与了灭火行动。两小时以后,大火被扑灭,12名乘客因为吸入过量浓烟而入院接受治疗。

      如何对付地铁火灾?各国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着。

  地铁发生火灾,极易发生严重危害

  包括地铁在内的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损失往往十分严重。

  这除了地铁客流量大,人员集中,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可燃外,一些新型材料在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毒性气体。

  加上地下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烟雾浓,而地铁出入口相对较少,因此大量烟雾只能从一两个洞口向外涌,与地面空气对流速度慢。地下洞口的“吸风”效应使得向外扩散的烟雾部分又被洞口卷吸回来,极易令人窒息。

  此外,地铁起火后,地下电源可能会被自动切断,地铁建筑结构复杂、环境密闭黑暗,普通车辆难以直接进入扑救。

  扑灭地铁火灾的机器人问世,能降低温度、改变气流方向

  科学家们潜心设计,一种专为地铁、隧道等地下空间火灾设计的特殊机器人——灭火援救机器人问世了。

  这种名为“陆虎”的机器人由德国科学家开发,目前全球不超过15台。它可以在遥控之下,自己“走”下地铁楼梯完成救火任务。

  “陆虎”功能强大,它甚至能够迅速地降低环境温度、改变烟道气流方向。它有着良好的30度的爬坡能力,这使得它在地铁发生火灾时,能顺利地进入地铁内部。如果在前进中前方遇到了障碍物,“陆虎”还能够顺利地将障碍物排除,这为它深入火灾第一线提供了便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火灾或爆炸发生在地铁轨道深处,“陆虎”可以被安装到专门的轨道运输车上,以每小时40公里的行驶速度,迅速前往事故地点,及时进行扑救。

  地铁火灾中,乘客如何逃生?

  一旦地铁内发生火灾,作为乘客,怎样才能顺利逃生?

  首先就是不能争先恐后向外挤,以免挤伤、踩伤。逃生时,应采取低姿势前进,但不可匍匐前进,这会贻误逃生时机。为防止烟雾呛入造成窒息,除了不做深呼吸、将手中矿泉水等倒在织物上用来捂嘴外,请逆风而逃;但不可盲目乱跑,务必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依据安全疏散指示标志撤离。


  如果疏散通道被大火阻断怎么办?这时应该尽量想办法延长生存时间,等待救援。可以从座位下有灭火标志的地方,根据提示取出灭火机进行自救。

  当地铁在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并且停运,乘客就应该及时打开列车安全门,靠着手机的光亮,沿铁轨走到安全地带。注意:远离电轨,防止触电!


  ■相关链接

  现代设计减小地铁火灾危害

  地铁属于相对封闭的系统,排烟比较困难,因此在设计上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完善通风与防排烟设施。这样,才能确保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不受到烟气的侵袭。同时,通风管道和排烟设备也必须得具备一定的耐火性能。

  地铁隧道火灾与地面火灾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安全疏散和灭火救援的主要场所都在隧道内,火场周围能见度极低。因此,隧道及其横洞内,以及附属用房的消防控制室、配电室等重要地方都需有一定亮度的应急照明设备。

  2003年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火灾造成130多人死亡、140多人受伤,很大原因就在于轨道设计为单隧道,这使得起火车辆火势的蔓延殃及邻近的其他车辆,从而造成了更多的人员伤亡。目前,我国地铁建设采用的均是双隧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