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二人转主题、秧歌主题、土特产主题。北陵站可以介绍北陵,青年大街站可以介绍电视塔。”——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杨泰
不同的城市有各自的地铁文化,沈阳的地铁文化不用说就知道应该体现东北的地域文化:满族文化、清文化、关东文化。
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杨泰说,地铁是国外先有的,我们拿过来的是它的形式,而不是实质,地铁是反映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标尺,作为一个城市的交通工具,地铁除了车站、列车隧洞等这些物态化的工具,更主要的还是穿梭的人流赋予的文化内涵。
本来中国人的习俗是讲究慢条斯理,地铁加速了生活,自然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构,让人们的文化思维随之变化。
建设都是有长远规划的,在建设初期规划地铁站内外无疑是最节省成本的方法。民俗专家杨泰认为:如果要设计出文化味的地铁站,地域文化是首选。地域文化便是满族文化、清文化、关东文化。东北人的直率、豪迈都应反映到地铁建设上,地域文化特征与人文相协调,既不呆板也不拾人牙慧。
虽然有国外的可借鉴、国内的可比较,既然是地铁文化,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灵活。杨泰觉得在车站设计上,外部可以根据周围环境建造,内部装饰也可以有主题。“可以有二人转主题、秧歌主题、土特产主题。北陵站可以介绍北陵,青年大街站可以介绍电视塔。”文无定法,站也没有定式。
各站特征可以不同,但是地铁的功用是固定的,所以杨泰认为地铁设计讲求文化的前提是实用,乘客选择地铁是看准它的快捷、舒适,如果只有文化,却让乘客候车时间久,那就是华而不实,也与东北人大气的个性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