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模式初探

发布日期:2015-05-27 22:16

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模式初探

摘  要: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网络化发展的产物,业务繁杂、接口协调难度大,对管理水平和管理模式有较高要求。枢纽的管理不但要满足自身运作要求,还要能够促进交通网络整体效能的发挥,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通过对深圳福田综合交通枢纽业务、管理模式的分析,提出对线网枢纽实行统筹管理的思路。
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管理模式
 
      综合交通枢纽是各种交通节点的汇集,是城市交通中的中枢神经,具有客流量大、服务要求高、管理范围广、业务种类多、内外部接口多等特点。深圳福田综合交通枢纽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大道与益田路交叉位置,呈T字型布局,为全地下综合性大型交通枢纽。汇集了地铁2、3、11号线(11号线在建)、高铁广深港客运专线以及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城市地面交通系统,还配套建设了休闲商业设施。枢纽主体工程共分3层,地下1层为地铁站厅、出租车、社会停车场、公交站场及休闲商业设施,在地下1层建设了夹层办公设备区;地下2层为地铁2、11号线站台及广深港高铁售票及候车区;地下3层为地铁3号线站台及广深港高铁站台和部分设备区。同时,还配套建设了完善的网络型地下通道,可直达地铁1、3号线购物公园换乘站,1、4号线会展中心换乘站和2、4号线市民中心换乘站。福田综合交通枢纽从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11年6月地铁2、3号线投入使用,2012年底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综合交通枢纽的主要业务
      综合交通枢纽一般汇集地铁、铁路或民航及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涉及多个不同的运营管理主体。深圳福田综合交通枢纽涉及多个不同的运营管理主体,地铁方面:地铁1、2、11号线(11号线在建)由深圳地铁集团运营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3号线由深圳地铁3号线运营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4号线由港铁(深圳)轨道交通公司负责运营管理;铁路方面:高铁由广深港客运专线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公交方面:公交系统由市公交集团负责运营管理;出租车:由市出租车站场管理部门负责运营管理。高铁车站归国铁自行管理;地铁、公交、出租车等日常业务属地方管辖。
      综合交通枢纽日常主要业务分为行车类和服务类两大类。行车类业务主要包括:各线行车组织、行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服务类业务主要包括:客运组织、票务组织、公交及出租车站场管理、常规设备维护、服务总台、资源开发及物业管理等,具体内容见表1。
 
管理模式类型
      深圳福田综合交通枢纽高铁车站的业务由国铁自行负责管理不纳入本文管理模式。行车类业务具有专业性强、安全要求高,需集中调度、统一指挥等特点,由各运营管理公司自行负责管理。服务类业务皆为直接或间接面向乘客提供服务的工作,各专业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通过整合具有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等优点。根据各类业务的具体内容,建立了统筹管理和协作管理2种管理模式。
2.1 统筹管理模式
      由某地铁运营分公司成立枢纽管理部,对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内的服务类业务进行统筹管理,但行车类业务仍归属各运营管理公司自行负责管理。地铁2、3、11号线(11号线在建)、公交及出租车的行车类业务由其所属运营管理公司自行负责组织、指挥和管理;枢纽内的服务类业务如客运服务、票务组织(指地铁)、设备维保、物业管理、总台业务、失物招领、资源开发、配套公交、出租车接驳站场、社会停车场、内外部协调等要进行整合,交由专设的枢纽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实行统筹管理,内部接口大大减少,外部接口单一,可提高枢纽整体运作效率,保证对外服务的同质化,减少枢纽内各单位间的推诿扯皮,可共享各种资源,达到优势互补,同时具有可扩容特点。枢纽的业务实行统筹管理,捆绑了管理方的权、责、利,可实现效益最大化,应急处置时主体明确责任到位,单一指挥,协调运作,可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并可实现资源高度整合,各项协调工作能有效开展,可提高内、外部协调统一性和效率性。
2. 2 协作管理模式
      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内的各项业务按照普通车站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枢纽各项业务由各运营管理公司自行负责管理,地铁2、3、11号线(11号线在建)按各运营分公司内的架构进行分工、协作管理,车站客运、票务等业务由车务部负责,设备维护由维修部负责,资源开发由营销部负责等等,各专业接口协调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开展。公交站场由市公交集团负责运营、维护及管理;出租车场由市出租车站场管理部门负责运营、维护及管理。
      实行协作管理,管理区域细化,界面较多且相对较细,交叉管理接口较多。但地铁方面的车务工作可纳入到一个整体,利于实现线路内统一管理,减少车务的接口工作。但因枢纽内业务量大,专业工作接口过多,内外部工作协调难度大,会存在扯皮推诿现象,应急处理时可能无法有效发挥整体作战优势。
2.3 2种管理模式比较分析(表2
 
2.4 管理模式建议
      在选择管理模式时除考虑保证交通枢纽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功能完整性以外,还须考虑其可持续发展及可扩容性,当有新的交通枢纽出现时,能否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质量进行复制并运作,实现交通枢纽管理的专业化。通过以上比较和分析,建议采用统筹管理模式。
 
统筹管理模式运作要点
      福田综合交通枢纽成立枢纽管理部,下设运转室、综合维修室、综合管理室。由枢纽管理部负责枢纽(除铁路部分)管辖范围内各区域的管理工作,如地铁、公交、出租车站场等区域,以上区域由原负责运营管理的公司以有偿委托管理的方式交予枢纽管理部进行管理。运转室负责枢纽的日常运作管理,专设枢纽值班主任负责日常生产组织工作,在处理应急事件时,由值班主任担任总指挥,协调指挥各单位驻枢纽人员参与应急事件处理。综合维修室负责枢纽内除专用设备(即行车类)设备设施维护工作以外的其他常规设备设施的维保工作。综合管理室负责枢纽物业管理、资源开发、内外部接口的协调管理,安全、服务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等。
3.1 界面管理
      枢纽委托管理是有偿管理模式,为确保各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同时也确保各方能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需要对枢纽内的管理区域进行划分,具体如下:地铁与铁路之间以建筑的红线为界,执行过程双方商定以具体的参照物为划界的依据;地铁与出租站场之间以建筑的红线为界(沿场站外轮廓边界),执行过程双方商定以具体的参照物为划界的依据;地铁之间划界方案有2种:以屏蔽门为界、以楼扶梯上沿为界,通过比较(表3),建议采用以屏蔽门为界,具体为外侧安全线,但不包括屏蔽门本身。

3.2 行车组织
      枢纽内行车指挥遵照“属线”指挥的原则,无论是地铁各线,还是公交、出租车等行车指挥都由各运营管理单位的行车指挥部门负责。涉及公共区的安排,线路所属车站的行车值班员应向枢纽部运转室值班主任通报,枢纽部运转室和各线驻枢纽的站务人员积极配合。
3.3 客运组织
      客运组织工作坚持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由枢纽部运转室值班主任负责整个枢纽的客运组织工作,在统筹本枢纽客流组织的基础上,兼顾枢纽线网内的客运组织。大客流情况下,枢纽运转室值班主任与线路的行车值班员进行沟通,协调运作,确保乘客安全;在必要时应采取“由内至外,由下至上”的3级客流组织措施进行客流控制。发生客流异常时,由枢纽部运转室值班主任向所属线路的OCC汇报,并协调制订疏导方案。
3.4 失物招领及总台服务
      在枢纽站厅中心位置设置服务总台,开通线网统一号码的服务热线,设置失物集中保管处。提供面向整个线网的乘客咨询、建议服务和提供失物招领服务。
3.5 设备维护
      枢纽设备主要分为常规设备设施系统与专用系统(即行车类),专用设备系统归各线专属维保;常规设备系统由枢纽部综合维修室进行统一维保,线网内各枢纽常规设备维保资源可整合或外包。
3.6 物业管理及公交站场管理
      组建保洁保安管理队伍,外包保洁保安业务。为配套区域的公交、出租车站场、社会停车场提供代管服务,提供保安、保洁和物业管理及维修服务。
3.7 建立3个协调机构
      成立应急指挥协调机构、综合治理协调机构、委托管理协调机构,协调解决应急情况、治安事件以及代管业务的评估和结算。
 
结束语
      统筹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归口管理,实现枢纽各项业务有效开展,减少协调过程中效率的损耗,以开放性的组织架构适应网络化扩张的需要。随着轨道交通网络进一步发展,枢纽的数量将陆续增加,统筹管理模式能够整合各枢纽资源、管理经验,形成专业化管理团队,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提供专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 2008.
[2]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方案[G]. 2008.
[3] 柏诚(亚洲)有限公司. 深圳市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商业开发研究报告[R]. 2008.
[4] 深圳地铁三号线运用分公司. 深圳市福田综合交通枢纽运营管理策划方案[G].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