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预案管理模式探索

发布日期:2015-08-04 19:35

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预案管理模式探索
 
摘  要:轨道交通日益发展,应急管理工作凸显重要,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的急迫性和必要性也日益突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使用能够大大提高地铁企业面对突发灾害的处理能力,加快应急处置速度。因此,建立科学和完善的全生命周期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是轨道交通行业应急管理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应急预案;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特殊环境,一旦发生严重事故,不仅使公众和社会蒙受巨大损失,还会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危机控制和管理机制,预防灾害的发生,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把地铁建设和运营中的灾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轨道交通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点在于应急预案的管理,它明确了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应急处置结束后的救援主体、采取的措施以及相应的救援物资准备。
 
1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管理流程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的管理是对预案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预案编制,预案审批,预案演练,预案再修订,预案版本更新,预案生效,预案撤销。其流程如图 1。

1.1 预案编制
      在预案编制阶段,要根据预案编制目的对预案进行分类,分为:总体预案,现场预案以及专项预案。(1)总体预案是总公司针对突发事件的指导性预案,包含了突发事件的等级,事件处理的原则以及总公司应急组织等内容。(2)现场预案是突发事件发生时,规定现场救援人员应急救援的操作规程。从预案层级来说,现场预案应根据应急组织的层级编制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如某线的应急处理程序,线网指挥中心应急预案。从预案内容来说,现场预案的内容应尽可能详细,例如某线控制中心应急处理程序,应包含在线路某个区段应急状况下的行车方案、组织方案等内容。(3)专项预案是各级应急组织针对突发事件类型而制定的应急处置操作规程,例如恶劣天气应急预案,防台风应急预案,大客流应急预案等。
      在确定预案级别和分类后,成立预案编制小组,预案小组由业务部门,一线员工以及专家组成。预案起草时,小组进行分工,根据国务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进行分头编写。起草完成后,经过内部评审并请预案中涉及的部门和单位进行会签,进入预案审批流程。具体流程如图 2。

1.2 预案演练与审批
      任何新制预案和预案修改应通过实际演练的检验,才能保证预案的可实施性。在预案正式发布生效之前,预案编制部门应组织相应突发事故的模拟演练。在演练开始之前,须成立预案演练导演组,其成员包括预案编制小组成员、预案中涉及的各业务部门和上级安全主管部门。在小组成立后,应完成预案演练方案,方案中需详细规定演练目的、参演单位、演练时间、演练地点以及演练脚本。必要时,可在方案中设计多种变化可能,以检验预案的可适应性。
      在演练过程中,导演组应尽可能减少对演练过程的干预,充分依靠一线员工的实际工作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同时,导演组应设专人详细记录演练过程,以备日后参考。演练结束后,各参演单位需根据本单位在演练中的角色进行总结,上报导演组,导演组进行汇总,提出演练中预案的缺陷,提交预案编制小组和预案审批小组。
      预案审批分为两类:预案初步审查和预案终审。
      (1)预案初步审查是在初稿编制完毕后,进行预案演练之前的评审,主要针对预案可行性,操作性和合理性进行理论上的审查。
      (2)预案终审是在演练结束之后,参考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预案实战性综合评审。
1.3 预案修订与版本更新
      预案修订指在预案编制过程中的修订,预案修订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导致预案修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演练或实战中暴露出的预案缺陷,法律法规的变化,线路系统设备的更新等。
      预案修订的流程与编制过程相似,都需要经过成立编修小组,资料收集,草稿编写,草稿审批和预案演练等环节。但是根据具体情况,其中步骤可相应省略。
      预案更新应采用版本制,在预案进行制定或修改的过程中,通过版本的积累,可以形成完整的预案历史追溯,对日后应急预案编制等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1.4 预案执行与撤销
      在预案完成终审后,形成固定版本的应急预案并发布。在预案发布后,需要进行预案的培训,并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同样,对员工掌握和使用预案的最佳培训方式是采用应急演练。考虑到应急演练的成本和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这种培训型应急演练应不仅仅限于某一项应急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性演练。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于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人员实操问题可纳入考评标准,并作为经验教训进行积累和学习。对于暴露出的预案缺陷,可及时进入预案修改流程,进行预案的完善。
 
2 应急预案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大多采用文稿方式的管理,在预案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没有一个工具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各部门的应急预案往往集中在自己部门中,没有信息共享。因此,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现代化应急管理的要求。
      应急预案管理信息系统就其功能上来说应包含预案总揽、预案检索、预案模板管理、预案分类管理、预案版本管理以及数字化预案功能,如图3。

      (1)预案分类管理:提供按照预案体系、响应级别、预案性质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的功能。
      (2)预案总揽:应急预案的日常维护,包括创建新的预案,对已有预案进行修改,删除预案等操作并能够通过预案模板进行新预案的编制。
      (3)预案检索:根据预案名称、关键字、预案体系、起草单位、响应级别以及预案性质进行预案检索。
      (4)预案模板管理:根据预案性质、预案相应级别,设置不同的预案模板,方便日后新预案的编 制。
      (5)预案审批:利用工作流引擎,提供预案审批的电子化办公和留痕。
      (6)预案版本管理:在对已有预案进行修改时,将自动对版本号进行修改,原有预案作为旧版本予以保留。能够设定当前激活的预案的版本,确保每一个预案只有唯一的版本被激活。
      (7)数字化预案: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的特点,以突发事件关键要素为匹配条件,通过对预案中涉及的岗位、职责、采取的措施以及调配的资源进行深度数字化,完成文本预案向数字化预案的转换。数字化预案的建立是预案管理的深度管理,也是未来应急管理的发展方向。
 
3 全生命周期预案管理模式在广州地铁应用
      目前,本文论述的全生命周期预案管理模式已经在广州地铁得到应用,广州地铁运用信息化手段,建成了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其中,基于全生命周期预案管理是平台的核心模块之一。在该模块中,包含了预案编制、预案审批、预案演练、预案再修订、预案版本更新、预案生效以及预案撤销的生命环节管理,同时,平台建设中首次引入了数字化预案概念,形成了完备的预案管理信息系统,极大地提高了预案管理和预案应用水平。
 
4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加快,运营里程不断加强,大客流常态化,面对的新问题新困难不断增多。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预案管理正处在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初期。本文提出了面向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管理的新模式——全生命周期预案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应急预案管理体系完善,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安全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光武,李文秋.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分析与探讨[J]. 中国安防,2011(11).
[2] 刘光武. 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1).
[3] 刘光武. 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建设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09(11).
[4] 铁道部应急管理办公室. 铁路应急预案管理研究报告[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