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设备管理浅谈
[摘 要]本文根据西安地铁运营设备管理经验、存在的问题,对整体的设备管理进行了分析,在设备管理硬件基础上结合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管理、维修服务承诺服务管理,实现西安地铁设备综合管理,对系统设备进行科学化、信息化、服务化、标准化管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关键词]西安地铁 资产管理系统 维修服务承诺 闭环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运营设备管理和维护保养对于行车安全意义重大。科学化、信息化是现代轨道交通设备管理、维修保养发展的潮流,设备管理不能仅仅从目前设备平稳运行为目的进行分析,更应该从长远和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1、设施设备管理的现状
设备是企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设备维护、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对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是企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西安地铁系统设备在智能化、集成化方面具有国内领先地位,涉及车辆、设施、AFC三大部门系统设备,其中设施主要包含了通信、信号、火灾报警及气灭、综合监控、电力监控、变电、接触网、环控、电扶梯、屏蔽门等设备类别,其中综合监控集成4个系统、互联7个系统对各系统设备进行监控功能,各系统之间接口91项。
目前根据系统设备类型分为影响行车设备、面向乘客设备、系统核心设备等点管理,剩余设备按照设备类型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
2、完善规章制度,做到有序可控
在设备管理过程中,人是最活跃、最根本的管理因素,其中制度约束是必要的基础保证,只有实现从无序管理向严格制度管理迈进,并逐渐向自主管理过渡,才能使设备管理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使设备管理工作行为自主地导向规范化、良性化。
建立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是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根据企业设备情况制定了《设备管理办法》、《资产编码规则》、《设备标识标准》、《工器具管理办法》、《特种设备管理办法》、《计量管理办法》、《化验管理办法》、《节能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其中《设备管理办法》总体对设备管理各个环节进行了规范化要求,《资产编码规则》为设备进行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平台管理提供编码标准和规则,《设备标识标准》为现场设备进行标识明确范围、标准,利于设备现场管理的有序性,剩余几种办法从设备不同的角度出发,针对同一属性的设备进行分类管理,从维护保养、特种设备、计量化验、节能技改等方面综合管理,从制度上对设备实现综合化、规范化、分类化管理。
3、构建信息平台,达到资源共享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互联网的推广和应用,企业应采取设备管理软件的先进技术和方法进行管理,实行信息化平台管理,建立企业网络,构筑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办公自动化(OA)等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加速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转变,从粗放型管理到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采用资产管理系统辅助设备管理,建立设备信息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及时了解设备资产的运作、分布、构成、变动、利用等情况,把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充分结合起来,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实现设备资源的优化管理、优化配置。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从资产管理、检维修管理、故障管理、技术标准管理几大方面详细的记录设备整体工作情况,为设备各技术参数分析、性能分析、工作状态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从设备维护保养着手,详细记录设备各级检修作业内容和设备检修状态,设备标准化作业规范和要求。对设备故障的频率和故障修复的情况进行动态的全程跟踪,掌握设备实时的运行状态,保证设备可靠运行。
4、建立维修服务承诺、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根据西安地铁设备系统复杂,涉及专业繁多,设备种类多、系统设备接口多等特点,建立维修服务承诺制度,保障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修服务承诺制度主要根据设备故障的轻重程度,划分为设备重大故障、设备故障、设备缺陷三方面,根据各专业系统设备的分类等级和设备故障的划分等级相应规定了各设备故障后要求维保人员响应速度、临时修复速度、完全修复速度,提高设备维护的响应率、修复率,制度化规范设备故障的处理流程和时间要求,从技术力量上最低限度消除设备进入疲软期发生故障时对行车和运营的影响程度。
5、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激励机制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十分有效的途径,在严格的约束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合理的运用激励机制对日常的维保工作开展、设备故障处理技能的提高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应该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执行和完善设备保障体系,把制度化管理、资产信息平台管理、维修服务工作、设备技术状况、激励机制融为一体。营造企业设备维保、管理的良好大环境,和设备硬件状态相辅相成,建立设备综合管理的理念,将设备管理工作形成一个闭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6、结语
综上所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企业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挖掘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