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建设也能打“Uber” “3D打印+轨道交通”最有创意 11项目亮相“菁蓉汇”轨道交通专场
2016-05-23 14:01:22
路演秀
极速路演 轨道交通减震可达15分贝
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本期“菁蓉汇”为轨道交通产业“量身打造”,吸引11个实力不凡的创业项目进行现场路演。
在紧张激烈的极速路演环节,6位项目负责人依次路演城市交通低频减震轨道、第二代中低速磁悬浮列车、高速动车组关键零部件国产化项目、铁路车载探地雷达、盾构云、铁路拼装式声屏障6个项目。
只有100秒的黄金时间,来自中铁二院的杨吉忠带来了城市交通低频减震轨道项目。轨道交通如何减震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他所在的团队经过三年努力,减震效果达到15分贝,地铁过居民楼时无法察觉,该科研成果已在郑州地铁使用。
“大家出行有滴滴、Uber等专车服务,在地下空间建设领域我们也推出了专机服务,这就是‘盾构云’。”来自中铁装备机电公司的廖珂介绍,全国1200余台盾构机中有408台已经在“盾构云”平台注册。这是一个盾构机租赁平台,也是服务平台,成都正在地下施工的盾构机中,有47台来自“盾构云”。有了“盾构云”,散落在全国各地的盾构机被整合,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地下建设将会更安全、专业、省心。
终极路演 “3D打印+轨道交通”最被看好
在接下来的终极路演环节,5个项目上台PK,每人阐述3分钟。四川金虹等离子技术有限公司带来的“层流等离子体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项目,虽然最后一个上台,但是最被看好,获得现场评审12个举牌。
项目负责人杨超介绍,现有高铁时速达到350公里,存在安全隐患,从材料学的角度来讲,可延长钢轨寿命。杨超所在团队创新性地提出,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轨道交通产业。通过改变钢轨的组织来提高强度和耐磨性,强化后的钢轨寿命可提高4-6倍,可降低70%的运营成本,“本次计划融资6000万,出让10%的股份,用于生产线建设及新品开发。”
台下创投嘉宾对此纷纷表示极大兴趣,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想要深入了解。
杨超介绍,相关产品已于今年4月上线,下一步将拿到铁路局的订单,融资的6000万元将用于3D打印基础技术,以及成套装备的研发。
21日,备受关注的“环交大菁蓉创业谷”正式开街。
环交大菁蓉创业谷项目是环交大智慧城现阶段重点打造的首个核心项目,目前,创业黑马、清科集团、天使汇、十分咖啡、创客街、光谷咖啡等十余家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已签约入驻。“科创通”也将在此设立旗舰店,柴火空间、君紫资本、点亮资本等正在积极对接中,基本完成入驻洽谈。目前载体面积使用率超过85%。
“环交大智慧城”位于金牛区二、三环之间,面积18.76平方公里,以区域内高水平科研院校聚集的有利条件为依托,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环高校智慧经济圈。
与此同时,全球首个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与服务的高端平台——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落户金牛。目前园区已签约61家企业,入驻企业26家。未来3—5年内,园区将聚集300家轨道交通高科技企业,汇集3—4万高端人才,创造上百亿产值。
大咖说
创业黑马集团董事长牛文文一年前曾参加“菁蓉汇”,他说,成都的创业创新已经进入2.0阶段,已经走进如轨道交通这样全球化、产业化的专业领域,
牛文文说,创业不能做跟风走的机会主义者,应回到创新创业的本质。他建议,与其在广阔的消费互联网领域做同质化博机会,不如做一个善于“深耕”的创业者。“过去的模式是只要能够快速颠覆一个领域,赶快抢市场,甚至补贴用户、花钱买用户,看重的是用户积累的速度、市场规模扩大的速度。但现在,风向变了。”牛文文说,投资者看重的是盈利能力和实际贡献,一个早期创业项目和一个接近IPO的项目一定要有利润。
(来源:网易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