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西安建地铁,文保设计思路获批准

发布日期:2006-03-15 16:38

 

      据华商报消息:市民翘首以盼的西安地铁,又传来好消息!日前,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即地铁)交通线网1、2号线建设项目,认为该建设项目中文物保护的设计思路基本可行,而这也就意味着西安又朝着修建地铁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西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修建地铁,如何才能不影响到文物遗址的安全?涉及到的文物古迹如何保护?文物保护和地铁工程建设如何协调呢?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文物部门——

  符合文物保护地铁规划迈大步

      记者昨从省文物部门获悉,国家文物局最近下发《关于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1、2号线项目规划中文物保护有关事宜的批复》,原则同意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即地铁)交通线网1、2号线建设项目,认为规划中文物保护的设计思路基本可行,这意味着西安市地铁规划建设工作又推进了一大步。

  两条线涉及古遗址34处

  据了解,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进行设计和施工需穿越古遗址和古建筑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须逐级上报由国家审批。由于西安文物古迹丰富,所以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是很重要的一步。2004年9月至12月,西安市文物部门历时3个月对西安城市快速轨道1、2号线路沿途区域的文物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1号线涉及古遗址21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5处,市级1处;古墓群24处,重要的文物出土点或窖藏4处。2号线涉及古遗址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4处、市县级1处;古墓群38处,重要的文物出土点或窖藏6处。

  要求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

  记者获悉,去年有关部门编制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文物保护的相关规划,并经陕西省文物局上报国家文物局批准。规划强调,对线路和施工所涉及遗址的地表部分,做到不破坏遗址的完整性,不影响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地下部分穿越古遗迹时,做到不伤及遗址主体。专家认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建成可以减少地面道路修建的规模,减轻老城的交通压力,改善人居环境,有利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环境风貌和整体形象,符合文物保护原则;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又减少了对文物遗址的损害。

  国家文物局要求省文物局对地铁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中可能影响文物建筑风貌与安全等做出科学观测和评估,确保文物安全万无一失。目前省、市文物部门正在编制具体的文物保护方案。

  两条地铁线路途经哪些文物区

  根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6条线路组成,近期建设规划安排两条地铁线路,即1号线和2号线。那么这两条线路将经过哪些文物古迹呢?

  1号线:后围寨—纺织城

  线路西起后围寨,沿枣园路一路东行,经阿房宫、汉城北路、城西客运站至丝绸之路群雕后,沿大庆路经沣惠路、桃园路、劳动路至玉祥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莲湖路、西五路、东五路至朝阳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乐路经康复路、西京医院、金花北路、万寿路,跨浐河后沿纺北路至终点纺织城车站。线路全长23.9千米。

  沿途分布的文物古迹主要有秦阿房宫遗址、汉长安城遗址、汉建章宫遗址、汉太液池遗址、汉影山楼遗址、西郊汉唐墓葬密集区、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唐开远门遗址)、明西安城墙(玉祥门)、西五台遗址(唐宫城城墙遗址)、明秦王府城墙遗存、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革命公园、东郊隋唐墓葬密集区、半坡遗址、白鹿原(纺织城)隋唐墓葬区等。

  2号线:铁路北客站—韦曲

  线路北起规划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西安北客站,向南经城运村,沿未央路经张家堡、方新村、龙首村、自强路至北门,线路穿越古城墙后,沿北大街经莲湖路,绕钟楼沿南大街至南门,穿越古城墙后,沿长安路经南稍门、友谊路、省体育场、小寨、八里村至长延堡,绕电视塔继续南行,经长安区长安北街、长安南街至终点西寨村,设终点站韦曲站。线路全长26.4千米。

  沿途分布的文物古迹主要有:北郊秦汉墓葬区、薛家寨汉墓群、张家堡遗址、张家堡墓葬、尤家庄—南康村—方新村—龙首村墓群、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明西安城墙、钟鼓楼、宝庆寺塔、关中书院、荐福寺、小雁塔、草场坡墓群、大兴善寺、南郊凤栖原秦汉唐明墓葬区等。

  城市轨道建设涉及五大保护内容

  据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涉及到西安文物保护五大内容。主要是:保护由山(南山、北山和骊山)、川(孕育西安都市文明的八水)、原(乐游原、龙首原、白鹿原等十一原)共同构成的西安自然历史环境;保护历代西安的城址及格局,即城市的平面形状、方位轴线、均衡对称的路网格局、方正完整的明城墙、城区系统以及由街、巷、院、坊构成的空间层次体系;保护完整体现西安历史城市的风貌,主要有清明历史街区——北院门历史街区和碑林历史街区以及近现代历史街区——七贤庄;保护大遗址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地下文物埋藏密集区和潜在文物埋藏区的文物,这主要涉及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地下埋藏的文物和古墓葬。

      据了解,除了1、2号线外,规划中的其他几条线路中,3号线要从新筑秦汉墓葬区、东郊隋唐墓葬区、西郊汉唐墓葬区通过;4号线要从北郊秦汉墓葬区和南郊凤栖原秦汉唐明墓葬区通过;5号线和6号线要从纺织城及东郊隋唐墓葬区、南郊凤栖原秦汉唐明墓葬区和西郊汉唐墓葬区通过。

      文物遗址安全将这样得到保护

  西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修建地铁涉及到的文物古迹如何保护?文物保护和工程建设如何协调呢?西安市文物、规划等部门编制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文物保护规划》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为保护文物须履行建设报批手续

  据了解,西安地区目前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有2944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市县级176处。按照有关文物法规的要求,建设项目涉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都要履行报批手续。

  虽然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避开了绝大多数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有几条线路不可避免涉及到个别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文物,必须履行建设报批手续。须履行报批手续的有:钟楼的一般保护范围为四边距基座各36米;鼓楼的一般保护范围为四边距楼基座各34米。另外,西安城墙的重点保护范围为明城墙周长13.7公里及四城门楼。涉及到这些区域的轨道交通1、2号线开工建设前,届时都应履行建设报批手续。

  沿途进行必要的考古发掘

  有关部门强调,建设单位按程序上报审批后,在施工中必须保证文物安全。事先制定严密的保护措施,并将保护措施列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任务设计书。

  对地铁线路沿途区域的地下文物,施工前委托文物部门做好详细的考古勘探工作,对发现的古墓要进行必要的考古发掘。一般情况下,发掘清理完毕,提取文物和一切考古资料后,即可回填,由建设方正常施工。如果遇到非常重要的古墓或重要遗址,必须进行原址保护的,则须上报上级部门解决。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地上文物古迹的保护,特别是对街、巷、院、坊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工中不应造成损害。

  对钟楼基础采取特殊加固措施

  1号线经过秦阿房宫等遗址的边缘或附近地区,对遗址的完整性不会造成伤害。但唐长安城和西安古城墙是无法避开的。1号线要从隋大兴唐长安城墙、皇城、宫城及城内里坊遗址、古城墙下穿过。2号线穿越隋大兴唐长安城墙、宫城、皇城及郭城里坊遗址,同时穿越古城墙等遗址范围。

  专家认为,在施工和轨道交通的运营过程中,会对城墙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因素是震动所造成的,只要处理得当,这种影响将不会对城墙和地面其他文物造成损害。1、2号线要从古城墙下和钟鼓楼周边穿越,线路地下部分深度一般在10米以下,按照古代城墙筑造的习惯和现有护城河的深度(10米—12米),1、2号线穿越时,将不会伤及遗址主体。

  1、2号线还需从钟鼓楼一般保护范围内穿越,施工中需根据实际情况,对钟楼基础采取特殊加固措施。地下部分深度一般在10米以下,不伤及遗址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