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纪念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40周年,交流改革开放40年来的建设与发展经验,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8月29日-30日,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主办,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9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28届地铁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4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被列为中国工程院学部学术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相关专家、院士及业界领军人物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创新等相关问题。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爱军主持。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郭允冲理事长首先发表致辞。他首先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分会一直以来的工作表示了肯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三局巡视员安耀辉、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监督协调处张红梅处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宋敏华分别发表致辞。轨道交通分会理事长王汉军总经理代表主办方发表致辞,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和感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首条地铁开通运营50周年,也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成立40周年。轨道分会自1979年至今历任七届理事会领导。几十年来,其中很多前辈、领导和专家对分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兼职的分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投入了大量精力,在分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为表示感谢,此次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40年学会贡献奖。同时为纪念分会成立40周年,会上还举行了《城轨建造-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40年》首发仪式,并播放了分会成立40年纪念短片。
主论坛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陈湘生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聂建国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树奎对北京新机场线的详细情况进行了剖析,并对北京地铁高质量建设提出了新的思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主席、中铁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严金秀,从设计、功能、节能减排和艺术欣赏几个方面介绍了国际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发展理念;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勘察设计大师杨秀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造阶段能够和需要开展绿色建造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工作进行讨论,以期推动本领域绿色建造技术的发展;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马栋,从盾构机选型、刀盘刀具配置、渣土改良、设备适用性改进、刀具更换等方面,介绍了盾构穿越砂卵石地层面临的技术难题与对策。
主旨报告部分,由实际需求出发,提出思考、探索和创新,引发思路,介绍解决方案,参加论坛的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们纷纷表示受到了启发,有益于在轨道交通设计和建设中展开新的探索。 下午的讨论和交流分三个论坛进行:绿色、安全建造技术论坛、机电装备高质量及智慧运维技术论坛和青年论坛。23位专家分别围绕绿色、安全建造技术和机电装备高质量及智慧运维技术进行了交流分享。青年论坛主旨是凝聚行业高精尖青年人才,促进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由来自业主单位、科研高校、优秀企业、投资公司的共40位优秀青年代表成为首届青年专家,将共同为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建设贡献力量。
8月30日,是“2019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28届地铁学术交流会”的第二天,詹天佑大奖获奖项目相关领导、学者与大家共同交流了关键技术、创新成果。并举行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推广项目发布仪式。下午,与会代表们参观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线,实地体验新机场线的技术创新和建设成果。 经过两天的思维碰撞,数十位与会嘉宾发表了精彩演讲,对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