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十一号线出入段Ⅱ、Ⅲ线盾构机顺利出洞,标志着广州首条地铁环线——十一号线实现“洞通”。十一号线是强化广州地铁线网整体性、缓解广州中心城区交通压力的环形骨架线路,线路全长44.2公里,穿越天河、白云、越秀、荔湾和海珠五个中心城区,共设32座车站,其中24座换乘站。截至目前,全线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2%。
累计投入盾构机55台次
十一号线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施工过程中累计投入盾构机55台次。盾构机在区间掘进施工时需穿越石灰岩地层、花岗岩残积地层、断裂破碎带、砂层、上软下硬地层、岩层等,其中以岩溶地层最为广泛,地下水丰富,溶洞发育强烈,施工难度和风险管控难度极大。
针对岩溶地层盾构掘进,广州地铁及施工单位中国中铁、广州建筑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区间沿线、建构筑物下方地质及溶洞大小分布情况,为盾构机安全掘进提供有效的地质应对保障。盾构机掘进如遇溶洞,则需进行提前注浆加固处理,针对局部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地段,地铁建设者们通过对同步注浆浆料进行改良,缩短浆液凝固时间、减小浆液体积收缩、提高浆液早期强度,减少管片错台及渗水情况,确保成型隧道的质量。
洞中“开洞”建车站减少扰民
受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影响,流花路站、云台花园至大金钟区间、广州火车站至流花路区间、南石路站暗挖存车线等部分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
流花路站位于人民北路与流花路交汇处,由于车站地处中心城区,地面交通繁忙,地下管线繁杂,可用于施工的场地非常有限,不具备采用明挖施工的条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对市民的影响,地铁建设者们创新采用洞桩法施工,施工时先开挖导洞,然后在导洞内施作柱、梁,接着开挖并施作扣拱,最后在由桩、梁、拱形成的支撑体系内,逐层向下开挖土体并施作内部结构。洞桩法施工有效控制了地表沉降,施工效率高,结构形式灵活,空间利用率高。流花路站也是广州地铁首个采用洞桩法施工的车站,
云台花园至大金钟区间所处富水软弱地层,地层含水量高、强度低,易产生涌水涌沙风险。为此,地铁建设者采用冷冻法关键技术,即利用人工制冷技术,使地层中的水结冰,将松散含水岩土变成冻土,增加其强度和稳定性,有效提升施工效率。
广州火车站至流花路区间隧道采用中洞法施工,由于施工作业空间狭小,无法使用大型机械,且区间处在粗砂岩地层中,岩层抗压强度大,普通掘进机施工效率较低。为加快施工进度,地铁建设者引进更为小巧灵活的悬臂式掘进机,无需爆破震动就能实现连续开挖,掘进速度快、效率高。
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2%
截至目前,十一号线(火车站—琶洲—火车站)土建工程累计完成92%。32座车站中,1座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座已开通,28座车站已封顶,其余1座正在进行土建施工;32个区间中,1个已建成开通,31个已全部贯通;赤沙车辆段土建已完工,正在进行机电施工。全线24座车站开始机电施工。
(注:以上车站名称仅为工程暂定名称,标准站名应以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准。)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