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城轨专区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09-23 15:46:37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轨道交通绿色转型发展,2024年9月12日,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主办的“轨道交通绿色低碳技术发展研讨会”在广州顺利召开。

 
 
    研讨会由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轨道交通与地下空间分会协办,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臣、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党支部书记兼秘书长罗振城、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长贺利工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的五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与会人员就绿色低碳、节能降耗技术发展进行深入、热烈讨论。
 
    王臣副会长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上升为国家策略,实现“双碳”目标已经成为新时代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历史任务。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行业正积极采取行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设协轨道交通分会将通过举办研讨会、专题调研等形式,持续为行业提供技术发展交流平台,共同研究技术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实践经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研讨会上,5位业内专家以主题演讲的方式开展交流,分享先进技术和经验,共同探讨轨道交通领域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并与与会者就技术推广应用的难点、政策支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通风空调总工程师罗燕萍带来了“合同能源管理在轨道交通环控系统节能改造的实践”的主题分享。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入轨道交通环控系统的节能改造市场,是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战略与轨道交通现状需求相碰撞背景下的产物,其有效实施不仅要求在选择能源费用托管型模式时进行充分及深入的经济分析,更要求服务方掌握改造与运维全过程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案例中不断总结、归纳、提升,才能实现三方共赢。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项目副总工李福增,带来主题分享“高原复杂地质条件地铁绿色建造关键技术与应用”,从设计、建设、运营阶段全面聚焦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分析研究经验及思路,为构建绿色低碳交通生态系统提供支撑及动力。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电气总工程师林珊的演讲主题为“城市轨道交通智慧用能实践与思考”,提出了一系列绿色城轨设计与创新策略,包括建设低碳和零碳线路以实现碳达峰目标、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精确调整照明模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化运维管理等。在未来推广和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地院副总工程师付维纲主题分享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碳排放研究”,构建了首个涵盖管线迁改、土建、机电等全专业,包含生产、运输、施工全过程的地铁车站建造碳排放因子数据库,破解建造碳排放计算难题,系统研究车站建造碳排放总量及各分部分项工程碳排放量占比,创新地铁车站运营碳排放计算方法,明确运营阶段车站各系统碳排放特征。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综合开发分院副院长杨雷主题分享为“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项目的绿色低碳研究与实践”,介绍了以站城融合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项目通过规划、建设、运营的协调,统筹对轨道站点和车辆基地等进行分层、分类布局,实现交通功能与城市功能高效整合、管理运营协调统一和空间肌理有机联系,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效应。
 
 
    交流座谈结束后,与会人员来到广州地铁三、五号线环控系统试点应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项目现场实地参观调研。本项目是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既有运营线路首次全线按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降碳改造,所选两条线路是既有线网客流强度最大、运营改造需求最为迫切的线路,共计改造42个站点,总装机容量约一万七千冷吨,项目年供冷量约一亿六千四百万kWH,项目分两期实施,第一批19座站点已正式服役,空调系统节能率超过40%,第二批站点正在实施;全生命期节省电量预计约5.2亿kWh,节省CO2排放约33万吨。在区庄集中冷站现场交流环节,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节能环保业务负责人详细介绍了系统优化设计方案、主要节能技术措施、智能运维相关技术、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现场展示了自主研发的节能运行平台;与会人员就工艺设计牵头的系统集成的优劣势、市场前景、能源托管方式的投资风险点、经济效益、既有线路改造施工重难点等关切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