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装备产业|多场景建设“低空生态”,保障安全舒适出行 轨道交通新添“智慧之翼”

2025-05-22 13:47:48

       无人机腾空而起,沿预设航线对5公里范围内地铁保护区展开“空中巡查”;机器人穿梭于隧道检修区,精准“护理”轨道安全;无人机化身“空中蜘蛛侠”为摩天大楼“洗澡”……近日,我市轨道交通“低空+”场景建设传来喜讯,“低空+巡查”“低空+保障”“低空+交通”“低空+商业”四大新场景构建起轨交低空场景矩阵,从空中到地下,机器人正为城市轨交安全建设运行、市民便捷舒适出行添上“智慧之翼”。

      “发现一处临时工地,位于地铁保护区内,系统已自动派发工单,请相关人员注意!”11日一早,配备高清红外摄像头的“空中巡查员”从靖海站1号口北侧无人机机巢起飞8分钟后传来提示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画面,迅速“捕捉”到上马墩路附近2号线沿线保护区内有挖机施工作业,经查询该施工行为并未向无锡地铁集团报备,大约一刻钟,安全员抵达该隐患点处理。
 
       目前,无锡地铁在靖海站、盛岸站和市民中心站布局了三处无人机机巢,形成覆盖约70公里线路的立体巡查网络。“相比于在运营地铁线的141公里,覆盖面还远不够。”无锡地铁运营监测公司项管部副部长钱陈栋介绍,未来两年,计划将机巢站点增至10处,巡查范围可延伸至120公里。在护航安全方面,目前已完成59个项目点360度无死角隐患排查数据库建设,供低空巡查比对;在城市TOD开发项目中,已预留空间和设施,便于后期建设航线补能体系。
 
       眼下,“低空+”已参与到轨交建设运营各领域,倒逼新型基础设施升级和技术创新。无锡地铁相关人士介绍,无锡地铁在布局低空接驳时,利用无障碍电梯、安全出口及高风亭屋面空间等资源,为无人机提供空中接驳。在优化应用场景上,无人机启停平台、多式联运管理平台、低空监管反制平台已趋成熟。面对低空人才和技术的短缺,无锡地铁已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拥有近4平方公里的合法飞行训练空域,可为低空飞行实操培育人才。
 
(来源: 无锡日报)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