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投资融资|中国通号助力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线荣耀启航

发布日期:2025-06-30 12:31:28

      智慧脉搏跃动山城 轨道长龙再绘新篇
      ——中国通号助力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线荣耀启航
 
      6月27日,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工程(以下简称东延线)正式开通运营,有效缓解重庆市东部片区的交通压力,促进茶园区域与中心城区的融合发展,助力渝东部槽谷区域无缝衔接重庆东站“超级枢纽”,实现“高铁+轨道”10分钟换乘。
 
      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于2013年开通,东延线自重庆6号线刘家坪站接入,向东南方向延伸至重庆东站,全长约6.7公里,设站4座。中国通号城交公司作为信号集成商为东延线这条“钢铁巨龙”赋予了“最强大脑”;上海工程局集团负责本项目的通信集成及施工,自动售检票集成及施工。
 
      破局而立 车场折返技术开创行业先河
      城交公司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成功攻克传统轨道交通正线无折返线运行的技术难题,率先采用“车场-正线一体化控制”技术,实现了“车场即终点”的革命性突破,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为解决东延线因分段开通暂无折返轨,借道正线折返会影响正线运营的问题,城交公司研发团队历时半年时间进行技术攻关,成功解决跨联锁区无人自动折返以及折返列车与出入库列车冲突等核心难题,通过智能化信号系统与行车组织优化,将车场折返作业接入正线运营场景,彻底打破了对专用折返线的依赖。
 
      此项创新为山城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不仅显著降低了线路建设成本,减少土建工程投资,更提升了运营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未来,城交公司将加大“车场-正线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为各类高密度、网络化轨道交通发展提供全新解决方案,助力打造更绿色、更经济的城市交通网络。
 
      精益管理  80万客流下实现无感切换
      既有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已开通10年,日均客流达80万人次,是重庆地区名副其实的轨道交通主动脉。东延线接入6号线主线,需要将6号线主线的“大脑与心脏”与东延线的“神经与血管”相连,涉及既有线大量软硬件改造及调试,项目实施需要在夜间停运期间2小时内争分夺秒地完成。为了不让既有线改造及调试影响第二天市民正常出行,项目组精心组织了这场轨道交通领域的“心脏搭桥手术”。
 
       城交公司秉持直面困难的实干精神,通过系统化管理手段实现工程突破。通过科学规划有限工期,以精细化进度管理确保节点可控;构建与业主单位的多维联动体系,实现需求对接与资源调配的高效协同;对现场实施方案进行深度技术论证,同步开展全流程桌面推演,提前预判现场难点;室内测试全面覆盖设备正常运行及故障处置场景,以全场景模拟夯实技术保障。依托上述举措,项目团队顺利完成东延线接入,在既有线改造及调试期间未对既有线运营造成影响,充分展示了工程实施的专业性。
 
       通号人以技术攻坚为刃、匠心坚守为盾,在无数个通宵作业中,他们将自主研发化作系统切换的密钥,让新老设备在晨曦中完成无声接力——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的精准数据,凝结着通号人用专业与执着交出的“零差错”答卷,使这场城市轨道交通的“心脏搭桥”手术最终化为乘客无感知的平滑过渡。
 
       数智融合 智慧建造保障东延段高效施工
      上海工程局集团强化节点管控,实施“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确保各个节点目标按期实现;深化标准执行,重点把控好隐蔽工程验收、设备安装调试等关键环节,确保每道工序都经得起检验;优化资源配置,统筹人力、物资、设备等要素,特别是重点施工环节,及时调配骨干力量,确保各作业面均衡推进。
 
      上海工程局集团深化数智技术应用,充分发挥BIM技术可视化、协同化、全过程的优势,全面落实施工工艺标准化、质量管控精细化要求,确保工程施工一次成优;建立24小时动态巡查机制,组建专业技术骨干集中攻坚,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把控,实施过程精准可控。
 
      上海工程局集团高度重视项目安全质量管理,对重点施工区域和高风险作业环节实施全程监控和智能分析,建立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质量预警和验收机制,通过一系列精益管理举措高质高效推动施工建设,顺利完成各车站系统设备施工安装任务。
 
      中国通号项目团队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作风,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受到了参建各方一致好评。未来,中国通号将继续深耕重庆区域,全力保障在建线路高质量开通,以精益化管理确保工程履约,加大智慧城轨、智能作业、智能低空等领域创新投入,以“中国通号方案”深度融入重庆城市发展战略,为西部交通枢纽建设注入央企智慧动能。
 
 
(来源: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