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地铁具区路车辆段综合楼项目成功入选国家住建部绿色低碳“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案例集,这一成果彰显着无锡地铁在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创新实践获国家层面高度认可,为绿色建筑理念在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具体实践提供了示范样本。目前,项目已投入使用,可实现年节水650立方米、光伏年发电量7.5万kW·h,单位面积能耗低至69.75kW·h/m²/a,较国家标准低18%。 项目介绍
无锡地铁具区路车辆段及配套工程为无锡地铁4号线一期工程车辆检修基地,位于无锡市太湖新城南湖大道西侧,清晏路北侧,其综合楼项目于2022年5月投入运行,主要功能为地铁工班办公用房及配套后勤用房。
车辆段综合楼整体呈“一”字型布局,建筑总规模为11394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为23.7米,地上结构形式为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相统一,造型简洁大方。
低碳实践让生态效应更凸显
无锡地铁在项目屋面架设结构网架与光伏系统一体化布置,装机容量为83kWP,年平均发电量为7.5万kW·h,减少了综合楼10%以上市政用电。屋面还设置64平方米太阳能热水集热板,通过制取的太阳能热水,基本满足综合楼食堂和休息室的生活热水需求。此外,以建筑结构梁架与光伏板一体化布置方式,显著降低了因太阳直射带来的屋面热量,减少了室内空调负荷,提高空调能效。
以“绿”为主题,无锡地铁还在屋顶设置500平方米左右绿化场地,不但可以减小场地热岛效应、降低屋顶雨水径流,还可以有效改善建筑第五立面的观感,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活动休憩环境。整个项目通过设置的雨水回用系统,收集屋面和道路雨水,回用于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每年可减少650立方米自来水使用量,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品质建设让精品工程更宜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办公需求,无锡地铁通过楼层内凹,设计建造了楼层外走廊,并在种植槽内设置垂直绿化,为一层提供生态遮阳。此外,通过采光通风天窗等自然采光措施的运用,过渡季的自然通风可以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在不依靠外界能源的情况下,提升自然舒适感,保证员工身体和心理健康。
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无锡地铁充分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理,有效打通各专业的信息数据互通和共享的渠道,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施工阶段,利用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模拟和仿真,模拟现场预制构件吊装及施工过程,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实现项目预制装配率53.3%。
BIM协同施工
以绿色、健康理念为核心,无锡地铁将低碳绿色化、健康人性化、产业现代化等技术措施运用到该项目建设中,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同提升,陆续荣获2021年度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工程(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2021年度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2024年度江苏省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荣誉认证。
展望未来,无锡地铁将不忘初心,继续秉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优化管理模式,为推动国家“双碳”目标的达成及行业的绿色转型贡献更加坚实的力量。
(来源:无锡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