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现代都市的“大动脉”,其设施设备的健康运行直接关系着千百万市民的出行安全与效率。然而,随着线路里程的持续攀升和运营年限的增长,大量早期投入使用的车辆、信号、供电、轨道等关键设备正步入更新换代的高峰期。面对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巨额资金需求,不少城市深感压力巨大。此刻,国家适时推出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无疑为破解这一资金困局打开了一扇关键的“政策之窗”,特别是其中央财政负责偿还本息的核心特点,堪称一项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
一、超长期特别国债:破解地方重大基建资金难题的“定心丸”
超长期特别国债,顾名思义,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超长期”。本轮发行的国债期限普遍设定在30年、50年甚至更长,远超过常见的10年期、20年期国债。这一超长周期设计,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轨道交通更新改造)投资回收期漫长、但社会效益极其深远的特点完美契合**。它让地方政府能够以更从容的姿态规划和执行大型项目,不必被短期还款压力所困扰。
而最核心的吸引力,在于其“特别”之处:中央财政信用背书与兜底偿还!
中央还款还息,信用等级“天花板”:这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区别于地方债、城投债等融资工具的最本质特征。债券的本金和利息,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这意味着:风险趋近于零:其信用等级等同于国家主权信用,是目前国内金融市场风险最低的投资品种之一,几乎不存在违约可能。
融资成本最低:基于国家顶级信用,这类国债发行利率通常显著低于同期限的地方政府债券或银行贷款利率,大幅降低了项目的整体融资成本
地方财政“松绑”:对于承担轨道交通建设运营重任的地方政府而言,项目资金虽由地方申报使用,但最终还款责任在中央。这极大缓解了地方政府的显性债务压力和未来偿债现金流压力,真正实现了“在发展中化解债务”的理念,为地方财政腾出更多空间用于保障民生和促进发展。
资金用途聚焦:此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明确重点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其中就包括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城市轨道交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其车辆、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站台设备等的更新改造,正是政策重点支持的方向。
规模庞大,撬动效应显著:国债资金总量巨大,是推动重大项目的“源头活水”。获得国债支持的项目,不仅能直接获得低成本资本金,更能有效撬动更多市场化融资(如银行贷款、社会资本),形成资金合力。
二、申报超长期国债支持:城市轨交更新改造的“通关秘籍”
如此宝贵的政策资源,竞争必然激烈。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要成功申报并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必须精准把握政策导向,严格满足以下核心条件与要求:
项目性质精准匹配:聚焦“设备更新改造”核心核心定位:项目必须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的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新建线路原则上不在本轮重点支持范围内(除非涉及既有线网配套的关键更新)。
更新范围清晰:重点支持车辆(老旧列车替换、关键部件升级)、信号系统(CBTC升级、互联互通改造)、供电系统(整流机组、接触网更新)、轨道(钢轨、道岔更换)、机电设备(通风空调、给排水、消防系统更新)、站台设施(屏蔽门、电梯扶梯更新)等直接影响系统安全、效率、乘客体验的关键设备设施的替换、升级或智能化改造。
目标明确:项目应能显著提升线路运行安全性、可靠性、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节能降碳,符合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
项目成熟度要求高:前期工作扎实完备立项审批完备:项目必须已完成必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核准、备案),取得所有法定前置要件(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批复、节能审查等)。
实施方案详尽:需提供详细、可操作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更新改造的具体内容、技术路线、工程量、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及筹措方案(特别是地方配套资金安排)、建设周期、效益分析等。
前期工作深度:项目应达到一定的设计深度,具备尽快开工的条件。停留在概念或初步设想阶段的项目难以获批。
资金拼盘清晰可行:地方配套与还款能力是关键资本金要求:项目资本金比例需符合国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的最新要求(通常不低于20%)。国债资金可作为项目资本金或补充资本金。
地方配套落实:必须明确除国债资金外的地方配套资金来源(如地方财政预算、地方专项债、企业自筹等),并提供有效的资金落实证明或承诺函。地方配套资金的充足性和可靠性是评审重点。
还款能力保障:虽然国债本息由中央偿还,但项目本身需具备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基础。申报材料需充分论证项目更新改造后带来的运营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票务收入增加(如适用)等间接效益,以及巨大的社会效益(安全提升、服务改善、环境优化),体现项目的可持续性。对于涉及经营性的部分(如附属资源开发),需说明其盈利模式和对项目整体现金流的贡献。
符合宏观政策与规划导向:融入国家与区域发展大局契合国家战略:项目应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如城市群、都市圈建设)、交通强国、双碳目标、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 纳入上位规划:项目应纳入国家或省级层面的相关规划,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中期调整)、城市更新规划、设备更新专项计划等。
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具有技术创新(如应用国产化先进设备、智慧运维)、模式创新(如TOD综合开发收益反哺)、或能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的项目。
申报材料规范严谨:真实准确完整是底线按要求填报: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主管部门发布的申报通知和指南要求,通过指定的信息系统或渠道进行申报。
材料真实准确:所有申报材料(项目基本信息、投资估算、资金来源证明、批复文件、承诺函等)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严禁弄虚作假。
突出项目亮点:在申报文本中,清晰阐述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创新性、示范性以及对设备更新政策的精准契合度
三、抓住机遇,迈向轨交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超长期特别国债,尤其是其中央财政兜底还款还息的独特优势,为亟待更新换代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对于地方政府和轨道运营企业而言,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政策机遇。
积极谋划,精准包装:地方政府应迅速梳理辖区内轨交设备老化现状,聚焦最紧迫、效益最显著的更新改造点,组建专班,聘请专业咨询机构,按照国债申报要求,精心策划、包装、打磨项目。
做实前期,备齐要件:全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确保各项审批手续完备、技术方案成熟、资金拼盘扎实。
强化沟通,争取主动:密切与省级发改、财政、交通等主管部门的沟通汇报,及时了解最新政策动态和申报要求,争取将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推荐清单。
城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化更新,是提升城市韧性、保障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超长期特别国债这扇“机遇之门”已然开启。唯有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特别是中央财政兜底带来的“低风险、低成本”巨大优势,严格对标申报条件,做实做细项目基础,才能在这场资金“竞逐”中脱颖而出,赢得推动城市轨交系统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让城市发展的“大动脉”更强劲、更智慧、更可持续!
(来源: 经略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