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投资融资|开在研发中心的见面会,四家青企讲述青岛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密码

发布日期:2025-08-01 09:47:40

     7月30日下午,在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一场。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裁周钊,创新奇智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徐辉,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宏宇,国华(青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锦玉出席见面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青轨科技公司作为青岛市人工智能产业链链主企业受邀参会,分享了青岛地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践,包括垂域大模型、智能体以及联创体、伴随研发、供需同研、数据治理等方面的经验。此外现场还展示了青岛地铁在人工智能和智慧城轨方面的创新成果,让更多人了解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青岛品牌。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城市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是青岛地铁集团全资子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在智慧城轨领域深耕,主要包括智慧建造、智慧运维、智慧运行、智慧企管,致力打造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的智慧城轨系统解决方案。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技术创新,始终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近年来,与山东大学、青岛理工等高校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承担了多项市级重大科研项目,获得发明专利等各项知识产权74项及团体标准5项,完全自主研发的供电智慧运维、智慧工地等多个拳头产品荣获山东省轨道交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等10余项省、市及行业奖项,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山东省优秀软件企业等多项荣誉资质,目前正在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随着“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今年4月份青岛地铁集团青铁垂域大模型的发布能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青轨科技公司在智慧化方面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关于未来,咱们有哪些人工智能方面的战略布局和长期愿景呢?
 
      赵宏宇:随着年初DeepSeek国产大模型的发布,人工智能也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现在人人都在讲人工智能,也都在用人工智能。我在上周六去上海参加了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震撼很大,人工智能包括大模型、智能体、具身智能等新技术发展非常快。对于轨道交通行业来说,也是搭上人工智能发展的快车道,现在人工智能已经逐步深入到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运维等各个环节了。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存在运营成本高、安全压力大、突发客流与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慢、乘客服务精准性不足、企业精细化管理不深等发展难题,青岛地铁为解决上述问题,积极开展“轨道交通+人工智能”行动,联合13家高校、企业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创新体,经过近2年的研发,在今年的4月发布了地铁行业首个垂域大模型1.0版本,并在6号线开展了大模型的部署调试,以及供电、车辆、机电和智慧车站4个智能体的试运行,赋能设备维修、乘客服务、运营组织等业务领域,可大幅缩减作业流程、缩短故障处置时间,提升地铁运营效率。
 
      对于地铁乘客来说,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乘客服务变得更加智能、精准。例如,智慧车站智能体可以自动识别需要帮助的乘客。之前,轮椅乘客等特殊乘客坐地铁需要我们协助乘车时,都是通过提前拨打热线电话,双方约定好接送时间、地点等信息,如果没有提前知会,需要等我们工作人员巡站发现了才能给乘客提供帮助。应用了大模型之后,智慧车站智能体可实时自动识别需要帮助的乘客,将信息传递给地铁工作人员,确保第一时间给乘客提供帮助。
 
      以供电设备跳闸为例,供电智能体可以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精准的快速定位,并主动列出作业风险点,自动生成处置建议和物料清单,人工操作流程由27步缩减至7步,处置效率提升70%。
 
     从技术上说,青岛地铁大模型为行业带来了可复制、可推广的AI技术应用范式,打破不同城轨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加速行业技术迭代。智能体所积累的海量运维数据与故障预测模型,将逐渐形成行业知识库,助力其他城轨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从行业生态来看,“联创体+实验室+突击队”协同模式,将吸引更多产学研力量深度参与轨道交通智能化建设,催生出覆盖技术研发、数据服务、人才培养的完整生态体系。这不仅能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还将促进跨行业技术融合。

      在社会效益上,垂域大模型与智能体的广泛应用将大幅提升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与安全性,减少因设备故障引发的延误。同时,智能运维体系的建立还能有效降低能耗,通过精准调控设备运行状态,助力行业实现“双碳”目标。
 
      利用我们的场景优势,我们立足于青岛地铁,深耕轨道交通建设、运行、运维等多元化场景,基于我们丰富的轨道交通行业经验,对痛点问题的提炼更为准确,“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我们在客户沟通和定义产品范围方面具备优势。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伴随式研发提升智慧化服务质量,打造更贴近用户需求的人工智能产品。
 
      利用我们的数据优势,青轨科技自2019年成立以来,持续积累了大量来自实际设备运行的数据,并结合对青岛地铁历史数据和故障案例的深度剖析,逐步建立高质量数据集。这些扎实的数据基础和经验沉淀,结合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技术,使我们得以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机理经验模型”双轮驱动的智慧城轨智能体。
 
      利用我们的产业优势,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语言理解、知识推理和泛化能力,成为解决行业难题,促进业务重构、流程再造、组织变革的有效路径。我们联合17家地铁单位和18家产业单位组成共研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形成行业共识,在通识大模型基础上加上行业数据进行训练和微调,研发智慧城轨垂域大模型及相关智能体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在此基础上,利用我们在城轨垂域大模型的研发能力和经验基础上,可以向港口、电厂等其它场景进行扩展,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来源:青岛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