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行业资讯

施工建设|阿古麻麻和他的地铁“秋波”

发布日期:2025-09-08 11:12:05

      “秋波”,彝语“兄弟”的意思。在青岛地铁15号线,彝族工友阿古麻麻带领彝族同胞唱主角的盾构班组,带着大山赋予的坚韧,怀揣着对城市建设的热忱,用他们的协作与担当,在钢筋水泥的地下世界里,书写着动人篇章。他们的故事,始于示范班组的荣光,却不止于荣誉的加冕,从春节留守的奉献到面临解散的破局,再到转型蜕变的新生,每一段经历都镌刻着奋斗的印记,也让“秋波同心”的力量在地下隧道中愈发滚烫。
 
阿古麻麻在地铁建设一线
 
      留守与奉献
      从“示范班组”到情感认同
      2024年,彝族工友阿古麻麻带领的“15号线一标五工区体文区间(体育馆站-文阳路站区间)盾构施工一号班组”在青岛地铁集团示范班组建设中留下深刻印记——这个40%成员为彝族同胞的团队,用行动诠释着担当。
 
      春节临近时,彝历新年已过,这群彝族汉子主动将返乡名额让给汉族工友。隧道深处,盾构机的轰鸣里藏着他们的“秋波”情谊:从创建集团级示范班组的经验中提炼出隐患排查、超前调度、全员协作的工作法,让他们创下“单日掘进13环”“连续施工26小时”的纪录;身体不适的工友贴着膏药紧盯参数屏,让冰冷的盾构管片都浸透着温度。
 
 
      危机与转折
      “秋波”的肩膀能扛起更多责任
      2025年初,体文区间贯通的红绸尚未褪色,按惯例,区间完工后劳务班组将就地解散,阿古麻麻攥着管片遥控器的手微微发颤,这个朴实的彝族汉子想不通:“我们干得这么好,为啥要走?”
 
      他带着三名工友找到盾构经理赵亮,粗糙的手掌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赵经理,老家乡镇盖了章,说能组织更多彝族兄弟来。大家都说,项目逢年过节从没亏待过我们,不想离开这个工地。”纸上,是乡镇政府出具的劳务输出意向书。
 
      项目专项会上,赵亮点开春节监控录像:寒冬里,彝族工友徒手指挥管片转运;腊月二十七,他们捧着盒饭庆祝左线贯通。“他们能说出每环管片的拼接误差,能闻出盾尾油脂的异常气味,这样的班组不该被当成耗材!”
 
      制度的壁垒仍在。分包单位提出三道考核:劳务资质审查、技能实操、管理答辩。考试前夜,宿舍灯光亮到深夜,阿古麻麻用彝语逐字翻译注浆配比、拼装流程、班组理念,工友们在笔记本上画满示意图。考核结果令人震撼:全员通过关键岗位认证。
 
      “我们带着家人的期盼来,把时间都种在了隧道里。”阿古麻麻最后发言,“请相信,‘秋波’的肩膀能扛起更多责任!”话音落时,全场表决的手齐齐举起。

 
      新生与蜕变
      从操作能手到管理先锋
      转入富民路站-体育馆站区间(以下简称“富体区间”),阿古麻麻指尖抚过新聘书上“盾构副队长”的烫金大字——工资上涨30%的背后,是85%彝族成员组成的团队迎来的新挑战。
 
      面对“不均匀风险凹槽”地质段,他们展现出惊人韧性:监测仪报警时,班组与管理人员默契协作,用“蚂蚁搬家”式的精细操作,七天七夜平稳穿越风险区。如今的晨会,既有普通话的安全宣誓,也有彝语的生产谚语;彝族协作传统与现代施工标准交融,让他们成为公司攻坚典型。
 
      这群从大山里走出的彝族汉子,不仅是盾构操作的能手,更蜕变为懂管理、善攻坚的先锋。他们用双手在地下刻下的,不仅是隧道的轨迹,更是“秋波”同心、生生不息的奋斗印记。
 
(来源:青岛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