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低运量轨道交通T3线(一期)是主城区内唯一一条低运量轨道交通线路,定位为加密高新区与常西湖新区交通的“补充线”,旨在通过高架敷设的灵活方式,缓解两区域间通勤压力并填补地铁线网覆盖空白。线路全长约16公里,北起高新区金盏街(双湖科技城核心区),沿创新大道、枫香街、须水河东路、科学大道、西四环等主要道路高架延伸,终点至中原区郑州一中西侧(常西湖新区政务板块)。
作为2025年郑州市重点建设项目,T3线(一期)建设周期为2025-2027年,总投资约46.6亿元,2025年年度计划投资4亿元,主要用于前期征地拆迁、管线迁改及工程启动。目前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及设计招标,进入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环评公示后期阶段,各项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
线路换乘功能突出,沿线共设5座换乘站,可与地铁1号线(梧桐街站、市民中心站)、8号线(西四环站)、10号线(郑州一中站)、14号线(轻工业大学北站)实现便捷换乘,有效提升主城区北部及西部通勤效率。技术层面,T3线(一期)将采用比亚迪云巴系统(导轨式胶轮技术),这是郑州首次引入该制式低运量轨道交通,其最高时速80公里(高于传统地铁约60公里的平均时速),采用分散式供电(车载蓄电池)无需主变电所,兼具高速度、低能耗、灵活适配短距离出行需求等特点,车辆外观还融入郑州文化元素,与城市景观协调。
从功能意义看,T3线(一期)将重点连接高新区双湖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中原区常西湖新区(政务中心)及郑州一中(教育板块),解决区域内“最后一公里”出行痛点,缓解科学大道、西四环等主干道拥堵;同时通过衔接地铁网络,推动“低运量+地铁”立体交通体系形成,促进“科技+政务+教育”产城融合。按规划,2027年建成试运营后,高新区至常西湖新区通勤时间将从目前约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左右,不仅提升居民出行体验,更将为郑州后续低运量轨道交通项目(如T1线、T2线)提供经验,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向多层次、立体化方向发展。
(来源:快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