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城轨交通节能专业专委会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设计咨询专业委员会

学术前沿

华南地区地铁车站风亭设计研究

发布日期:2019-05-23 18:41:13

刘     洋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     510010)

摘    要    针对地铁车站的风亭如何与城市地面环境更 好地结合和协调的问题,分别讨论地铁风亭实际建设 时的 3 种组合形式一一一独立形式敞口风亭、集中形式 高风亭和结合建筑物设置的高风亭。 结合华南地区夏 长冬短,植被四季常青的特点, 从风亭造型的形态感 知、与周边环境融合两个方面对风亭的景观设计进行 论述,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地铁;风亭;形态感知;环境融合 中图分类号    U23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   6073(2016)02   0053   04
  
       地铁作为高效、快速、安全、准点的大运量公共交 通工具,近年得到长足发展。  而支撑地铁功能空间成 立的地上部分   风亭不仅担负着为地铁地下空间换 气等基础功能,而且衔接着地下空间与城市空间,是对 城市景观、周边建筑、人居心理以及疏散防灾等设计考量的重要节点。
       就地域及气候特点而言,国内地铁发展基本可分 为以较发达的京、沪、穗为代表的三大片区。  其中,地 处最南部的华南片区极具发展活力。  华南属南亚热带 季风气候区,具有气温高、降水多、霜日少、日照多,季 差小等特点。  如何应对湿热的气候、密集的人流以及 迫切的地下轨道交通需求等问题,使得地铁车站的“ 口 鼻”    风亭的设计难度尤为突出。

       对于风亭设计的研究将从功能需求、形态感知、环 境融合等 3 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1   功能需求
       风亭是为地铁地下空间换气的地上构筑物,设计 的空气置换量以及风环境决定了风亭基本的规模、朝向及组成形式。
       一般规模的具有屏蔽门系统的地铁车站,两组共 6 ~8 个风亭即可保证正常运行。  按照活塞、排风、新风 的功能联系形成完整的通风体系。  在实践中,因地制 宜地选择应用 3 种基本组合形式:独立形式敞口风亭、 集中形式高风亭以及结合建筑物设置的高风亭。  所有 形式的风亭口部与其他建筑物口部之间的距离应满足防火及环评要求


1.1  独立形式敞口凤亭
       单元风亭独立设置, 风亭高度较低, 一般不高于1 m, 敞 口 上 排 风。 宜设 置 在 土 地 相 对 宽松的城市广场、公 园绿地中( 见图 1 ), 其布 局 形 式 根 据 实 际地形有一、L、品宇型等( 见图 2) L2」 。

1.2  集中组合形式高凤亭
       利用活塞风、排风、新风的朝向错位展开而形成的 组合一体的风亭见图 3、4,适用于地面土地资源有限的 地块L3」 。

1.3  结合建筑物设置的高凤亭
       即风亭整合到其他功能主体上的集约组合形式。如出人口、冷却塔、垂直电梯以及地面其他建筑和设施等。 该形式灵活集约,一般使用在城市中心土地资源极其紧张,并且对风亭的建筑效果要求较高的项目中( 见图 5) [4] 。

 
2   形态感知
       风亭的存在离不开外部空间,因此在赋予它功能 性的同时,也需给予其美的属性。

 

2.1  完形与简约
       对于风亭设计来说,简单功能对应简约形态予以 表达。 建筑巨匠勒•柯布西耶说:“ 原始的体形是美的 体形,因为它能使我们清晰地辨认”。 抽象完整的几何 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 所谓原始的体形就是指圆、 球、正方形、立方形以及正三角形等,这些几何形状本 身简单、凝练、明确、易辨识。 因此,风亭的形态设计不宜简单问题复杂化( 见图 6) [5] 。

 

 2.2  均衡与匀称
       设计风亭的外部形态应把握风亭的整体体量关系,单一形体尽量对称统一; 复杂形体则不拘泥于对 称,应通盘均衡地考量形态与立面,使构图达到动态平 衡。 力求左右关系平衡, 上下关系稳重; 对称而不呆 板,活泼而不凌乱( 见图 7)。

 

2.3  比例与尺度
       对于风亭形态的设计,其自身比例协调是美观的 基础,而更重要的就是与人的比例关系,即尺度。 体量 自身的尺度辅以构件、 装饰的比例暗示, 营造舒适尺 度。 好的比例与尺度,功能使捷,形态规整亲切;差的 比例与尺度,功能堪忧,形状凌乱古怪[6] 。


2.4  轮廓与虚实
       外部形态是内部功能的放映,真实外部表达是风亭 形 态 设 计 的 基 础。 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 外部 形 态 设 计 利 用 线 条的变化达到简沽、明 快、统一的风格。 直线 锐利、干练,刚劲挺拔; 曲线 活 泼、 动 感, 温 婉 柔美。 在此基础之上, 恰当融入虚实、凹凸的 体量及立面变化,使风 亭的 外 部 表 达 充 满 活 力。 而 立 面 的 表 达 不宜过 度 追 求 花 哨 的 手法与繁复的装饰,风亭设计愈加简沽真实,其表达愈发历久弥新( 见图 8) [7] 。

2.5  颜色与凤韵
       对风亭整体风格的塑造,除了外形即是颜色与质 感了。 颜色的选用应当遵从城市的色调要求以及该地 块的主体色调,含蓄内敛,慎用跳跃度较大的艳色。 而 建材的极大丰富为风亭的质感营造提供了无限可能, 如仿木、 仿石、 铝塑、 素险等, 精致、 粗矿的风格迥异。 经过总体考量,使形、色、质在统一的设计主题下相互搭配完成,从而达到预想的设计韵味[8] 。

 

2.6  植被与景观
宜居城市一定有着优质的公共绿化及景观。  结合 华南地区夏长冬短,植被四季常青的特点,风亭周边优 质的植被种植、选择与搭配,一方面可弱化强风,并改 善附近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多层次的植被种植,使得 原本孤立的风亭融入景观之中,变不利为有利。  参考 岭南园林文化,植被、灌木点片错落,乔木、高植在密得 当,形成风亭、高低植物、广告、小品以及灯光多层次融 合的系统景观( 见图 9、图 10) [9] 。

3    环境融合
       地铁的发展源于对城市交通分流以及土地资源高度集约化的利用,因此地铁风亭自然离不开与城市的 对话。  而按其规模与形式的不同,基本可以分为隐型 及显型两类。
 

3.1  隐型凤事设计
       顾名思义,这类设计即为尽量弱化风亭存在感的 设计。  此类手法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功能比较单一、 体量不大,地面土地资源比较宽松的风亭设计;二是高 度较高或体量较大,土地资源紧张的风亭设计。  该类 设计一般通过本身立面颜色融入周边环境,配合公共 设施或建筑小品,辅以绿化掩映,多层次配合,尽量达 到低调弱化、熟视无睹的目的。  相比前者后者难度较 大。  例如,深圳国贸站东南部分( 见图 11 ),衔接下沉 广场,土地资源极为有限。  该设计采用集约型高风亭 与冷却塔结合设置,以竖向钢管间隔围合椭圆形外观 达到送排风要求的同时,弱化了其较大的体量感,并且 颜色、风格与周边相仿,再由绿化、喷泉、广告、铺装等 配合形成舒适的休闲景观空间。  行走于此,不经提醒, 几乎感觉不到风亭的存在。

3.2  显性凤事
       显性风亭,即在设计风亭的形态时不刻意弱化体 量的存在,而是结合周边需要的公共设施或景观小品 做一些可识别性强、趣味性的设计,从而使得风亭附加更多功能,并更好地融入景观环境。  例如,商业街周边 的风亭,风亭主体可与商业铺面或是创意空间结合( 见 图 12),利用横向、竖向的格栅元素对整个建筑立面进 行设计,加之高低错落变化,形成以风亭功能为主,商 业铺面为辅的小型建筑, 极富趣味性, 值得玩味。  又 如,位于小型广场周边的低风亭,可结合设置一些使民 设施,如休息座椅、公益宣传展廊、报刊销售等,根据相关功能,结合种植、铺装等,将景观与功能循序展开,为 人们提供休闲的空间, 融入日常生活( 见图 13 )。  如 此,小广 场 借 风 亭 的 设 计 实 现 了 “ 麻 雀 虽 小 五 脏 俱 全” [10] 。


4   结语
       “ 十三五” 规划提出,城镇化由速度转向质量,强调 人的城镇化,绿色低碳、可持续,成为社会发展共同努 力的方向。  随着珠三角城市一体化进程加快,地铁的建 设数量将随之增长,风亭的设计与建设也会更加繁多。 然而,由于风亭相对功能单一,且只位于地铁车站的一 隅,长期以来对其相关问题的研究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 视。  风亭的精细化设计问题中尚有大量的空间等待从 业者、学者们探索研究。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岭南的 土地上,一大批设计精良、理念先进的风亭会如雨后春 笋般破地而出,源源不断地为城市的地上、地下公共空 间持续供给养分,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美好。

收稿日期: 2015 11 26 修回日期: 2015 12 09
作者简介: 刘洋,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建筑设计 工作,Iiuyang@dtsjy.com